第1页中华礼仪项目四校园礼仪,尊师重道第2页任务一掌握校园人际交往礼仪任务二了解校园不同场合的礼仪 Contents Page 目录页第3页* 任务一掌握校园人际交往礼仪第4页汉明帝敬师引导案例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 后来他继位做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 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做了妥善安排。第5页正文 . 项目四掌握校园人际交往礼仪一、师生交往礼仪在校园中与老师交往时,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学生应能理解老师、信任老师,服从老师的正确管理和教育,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2 )学生要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对老师在作业本上的批改要认真领会。自己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3 )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或宿舍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4 )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5)与老师谈话时,要做到“五到”:身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6)在校园里遇到老师应热情问候,举止有礼。第6页正文 . 项目四掌握校园人际交往礼仪二、同学交往礼仪 ?同学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 不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评头论足;尊重同学的人格和生活习惯,不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不要讥笑、歧视他人的生活习惯与生理缺陷。 ?同学间问候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异性同学之间交往要得体、适度,把握分寸。 ?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与同学相处,要不欺不诈。只有遵守诺言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 以诚相待才能以心交心。第7页正文 . 项目四掌握校园人际交往礼仪二、同学交往礼仪 ?与同学相处不要摆架子、自以为是、互相攀比,这是无知、幼稚和肤浅的表现,也是同学之间交往的大忌。 ?与同学相处,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要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要与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对同学的缺点不要包庇袒护,也不要挖苦讽刺,应热情关怀,鼓励其上进;对取得了优异成绩或有明显进步的同学,应该向其虚心学习,或表示衷心祝贺,不应嫉妒。第8页正文 . 项目四任务实践 1959 年的春天,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 一位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于是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讨论: 上述案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一)案例讨论第9页正文 . 项目四任务实践训练目标: 了解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训练内容: 请同学们积极发言,说说自己在与同学、老师交往时是否曾有失礼的行为,并说明应如何改进。(二)礼仪训练第 10页* 任务二了解校园不同场合的礼仪
中华礼仪(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