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放浪记》读后感
大概毕竟不是描述中国,也不是现在日本境况的书,起初读起来很有些摸不到头脑,便慢慢看,还好林芙美子的这部是日记形式的小说,总的还是讲述个人状况的书,因而主要情节还是看的懂的,“私小说”“日本的萧红”
2
《放浪记》读后感
大概毕竟不是描述中国,也不是现在日本境况的书,起初读起来很有些摸不到头脑,便慢慢看,还好林芙美子的这部是日记形式的小说,总的还是讲述个人状况的书,因而主要情节还是看的懂的,“私小说”“日本的萧红”——《放浪记》读后感。
不是很明白“私小说”的定义,尽管我知道小说也知道“私”这个字,但结合起来看,还真是一时弄不明白。因为,小说大多定义为有虚拟的情节,但私又设计到隐私,但日记形式的作品应该是绝对真实的,结合到一起不免出现矛盾。然后我查了些资料,说到“私小说”的起源是:日本大正年间(1912年-1925年)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又称“自我小说”。“私小说”一词于1920年开始散见于当时的报刊上。1924年至1925年间,久米正雄发表《私小说和心境小说》,宇野浩二发表《私小说的我见》等,认为私小说是日本的纯文学,是散文文学的精髓,竭力加以推崇,引起文坛的议论,从此这个名词便被广泛使用。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但人们多数倾向于狭义的解释: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读后感《“私小说”“日本的萧红”——《放浪记》读后感》。按久米正雄的说法,就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 1945年伊藤整和平野谦又提出新的说法,认为私小说就是心境小说,。他们认为把人从“生活的不安和生存的危机”中拯救出来是私小说的特征。表达“生存的危机”感的,是破灭型;相反,要克服“生存的危机和破灭”,以调和自我作为努力的目
《放浪记》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