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激光雷达
精选课件
1
战争需求促进科技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法宝之一;
军用需求促使雷达波长进一步缩短,分辨率进一步提高;
从微波量子放大器maser到光学受激辐射放大器laser;
图像、距离选通图像和速度图像等。
(4)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波束窄,干扰光波不容易进入本信道;宽调谐,多光谱探测能力,对付隐形飞机;
(5)可以用于水下探测和通信,已实现了卫星和深海潜艇的通讯;
(6)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
精选课件
12
激光雷达的缺点
(1)大气传输性能差,易受气象条件影响,
一般只能短程应用(10-50km);
(2)波束窄,不容易实现大视场扫描搜索。
精选课件
13
2、 激光雷达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精选课件
14
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本振:稳频小功率激光器,稳定度10-10以上,提供频率标准;
发射:提供激光功率,E=L(零差),或E-L=const;
调制器:调制频率或强度,调制电源-本振-发射之间锁相;
发射/接收:压缩发散角,包括二维扫描机械装置,单站/双站;
光电探测:光电转换、滤波、检波;
中频放大:窄带,带宽为(d)max,频响在2m附近;
I/Q相敏检波:I-In Phase:同相位,Q-Quadrature:90相移;解出距离、速度及与目标亮度成正比的回波振幅;
数据处理:给出距离D、方位角、仰角、速度v及目标上不同点的回波强度-图像。
精选课件
15
多普勒测速原理
多普勒现象:由于观测者和运动目标的相对运动,使观测者接收到的光波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其中:fS-静止光频,fS’-相对运动状态下观测的光频;c-真空中的光速;vS-光源-探测器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相向运动vS0,相背运动vS0
精选课件
16
多普勒测速原理
如果为相对速度方向与光传播方向间的夹角,则,
fd为多普勒频移。
光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运动物体散射光的频移,为双重多普勒频移。
不共线情况
精选课件
17
多普勒测速原理
导出:
测出fd,即可计算出 vS,具体检测方法有零差法和外差法:
本振频率 = 发射频率 - 零差;
本振频率 - 发射频率 = 固定频差 - 外差;
由相干探测的基本关系式可知,输出电流正比于cos(2(fs-fs‘)t+),
零差法:vs=0时,fs-fs‘=0,输出电流为直流;vs0时,输出为交流,多普勒信号载在零频上,不能判别运动方向,有难以消除的直流噪声;
外差法:vs=0时,fs-fs‘0,有一固定频移,多普勒信号载在一个固定频差f上,可以判别物体运动方向,可以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
精选课件
18
脉冲测距原理
激光器对被测目标发射一个光脉冲,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通过测量光脉冲往返所经过的时间来算出目标的距离。
-钟频脉冲间隔;一般采用f=15MHz,l=10m,f=30MHz,l=5m,f=150MHz,l=1m;
l=c/2f-一个钟频脉冲表示的距离增量,
测距精度:取决于激光脉冲上升沿的时间。
精选课件
19
脉冲测距基本框图
精选课件
20
脉冲测距各级波形
精选课件
21
脉冲激光测距的发展
红宝石激光:历史最早,可见光,单脉冲能量大,重复频率低,效率低;
Nd:YAG激光:最成熟常用,可以高重复频率使用,近百Hz;
人眼安全激光:m以上,发展方向,实现方案有铒玻璃、拉曼频移、OPO;
CO2激光:大气层传输性能好;
半导体激光:905nm,简单、价廉物美,适用于短距离使用。
微型全固态高重频激光器:MHz,声光调Q。
精选课件
22
相位测距原理
利用光波的调幅波测距,比脉冲测距精度高,但要求合
作目标,适于民用测量,其构成为
精选课件
23
相位测距原理
以调幅波作为“光尺”,光尺长度:=c/f, f为调制频率,不是光波频率,为光尺长度,不是光波长,距离
其中N为整数,n为分数。由于相位检测方法只能测出n,不能测出N,因此分为两种情况。
单波长应用:N=0,, (2/3600=), 两倍精度值,则有D=, for =2m, D=1mm; for =2km, D=1m; 在测相精度一定的条件下,为提高测距精度,必须缩短波长。
精选课件
24
相位测距原理
多波长应用:两个以上波长应用,Dmax,选择相近波长1、2;使N相等,但n1n2,
有
解出
《光电子信息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