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堂革命静悄悄.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G:\009 从高考到录取, 从大学去行政化到教育家办学, 从教育财政投入到教育平权, 各种宏观的教育改革讨论, 已经很多。但对中小学尤其儿童教育的关注, 在公共媒体上呈现得很少。这丝毫也不意味着中小学教育就没有高等教育重要, 恰恰相反, 如果中小学不能让孩子们葆有善良, 懂得敬畏, 养成强烈的好奇心和广泛的探索兴趣, 在自我、经典与世界之间形成活泼泼的基本关系, 大学阶段的教育, 很可能已经太迟了。 2014 年 10月 31 日到 11月2日, 南京, 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了一场“体制内外、课堂内外的语文对话”。对儿童母语教育做了深入探讨。版面所限,我们只能呈现部分内容,供关心中小学教育的读者参考。母语教育可分解为四个层面的目标:一是让孩子们具有成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 语文教育还应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学的教育, 培养未来公民的心性、情感、想象力。其三,还应包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以及第四,文化中内含的生命智慧, 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意趣等。打手电在被窝里读的才是好教材“欢迎教材主编张庆、朱家珑公开回答。”给孩子们的公开课结束后, 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师郭初阳面对台下六百多名体制内外的语文老师,对《鞋匠的儿子》一文里的插图提出疑问:是不是把一张“9· 11”后反恐时用的图, 用作了林肯总统演讲时的图?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对小学语文教材提出质疑。早在 2009 年7月,“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就与郭初阳、特级教师李庆明等组织了一场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大讨论, 两天半讨论的成果之一,是出版了一本《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在这本书里,徐冬梅认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问题,仍是从学拼音、字、词、语法等出发, “科学主义、工具主义占主导”。郭初阳提出,一本能让小孩子愿意打起手电在被窝里偷偷读的教材,才是好教材。这样的教材, 内容主要应是童谣、童诗、故事、童话、神话等。如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所言: 儿童上小学前已听了很多故事, 从学前阶段到小学阶段, 教育不能脱节,要利用学前的根基,“就是小学语文教育要儿童文学化”。现在流行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都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郭初阳、蔡朝阳、吕栋几位 70 后一线语文老师概括出三套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 第一, 经典的缺失。缺少好文本, 即使来自经典, 也多被改编得面目全非; 第二, 儿童视角的缺失。“大部分都重在说教,极少有真正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第三,快乐的缺失;第四,事实的缺失。比如,几个版本的二年级下册都有的“爱迪生用智慧救母亲”的故事,经考证,是虚假的。与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这种批判呼应, 2012 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套“民国老课本”。这套课本,是 1902 年由当时的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的第一套近代成功的新式教科书。此次出版, 编选者将其分为启蒙、常识、歌谣、修身、故事、童趣六大类。看分类即可知, 与现行语文教材的编选思路差别巨大。譬如启蒙卷第一课, 是一个硕大的“人”字。不是人世间孤零零的一个人, 而是配了一幅大人们穿着长衣短褂的家庭图:有爷爷奶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再如《晨起》课, 简单十余字: 晨起, 见父母, 问安。兄弟姊妹, 相见, 问好。人文精神植根于家庭的孝悌和礼节,正是中国人最基础的生活形式。冉云飞一直研究废科举以来的语文教材, 他有段

课堂革命静悄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