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黄爱洁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予丹红注射液静滴,对照组90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础上(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及对症治疗,对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予相应治疗),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10 %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0 %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14 d为1个疗程。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重点观察肌力恢复情况,治疗后复查血糖、肝功能、肾功能,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等。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7%以上。有效=治愈+显效;总有效=治愈+显效+进步。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比较
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血液黏度、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 < ),并低于对照组(P < )。见表2。
3 讨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包括TC、TG、LDL(即β脂蛋白,特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或VLD即前β脂蛋白)增高,其中LDL-C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必备条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密切相关[1]。高脂血症由于红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进而增加血液的黏滞性,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增加。脑缺血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大量黏附,白细胞聚集,严重时形成微血栓,阻塞微血管,造成无复流现象,发生血管痉挛与内皮细胞的损伤;随着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大量黏附,大量的血浆成分(尤其是纤维蛋白)进入并聚集于血管壁,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造成局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流变学异常由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促使血液流速变慢,血液流动阻力增高,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减少,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血管型性变,血管壁表面光滑度及负电荷降低,使红细胞、血小板与血管之间静电排斥减弱,引起脑血管的缺血性改变,加重脑损伤[2]。本研究以老年患者为基础人群,其脑梗死的发病率较健康人群明显提高,且入选人群平均年龄偏大,高血压、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情况明显。
丹红注射液是中药丹参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