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是由【学习一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黄爱洁[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予丹红注射液静滴,对照组90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14d。%,%,%,%;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血液黏度、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并低于对照组(P<)。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老年;脑梗死;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3(b)-0067-02
近年的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死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本研究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选择丹红注射液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8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男96例,女84例,平均年龄(±)岁,病程在48h内。就诊时间<6h24例,6~12h46例,13~24h56例,25~48h54例,所有患者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男51例,女39例,平均年龄(±)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66例,糖尿病21例,血脂异常36例;脑梗死部位:额叶9例,顶叶15例,颞叶9例,枕叶3例,基底节区54例。对照组:男45例,女45例,平均年龄(±)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60例,糖尿病15例,血脂异常30例;脑梗死部位:额叶12例,顶叶12例,颞叶6例,枕叶6例,基底节区5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入选患者均排除(1)由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血管炎引起的脑缺血;(2)可能影响评定的病理情况;(3)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病变。

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及对症治疗,对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予相应治疗),%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14d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重点观察肌力恢复情况,治疗后复查血糖、肝功能、肾功能,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等。

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7%以上。有效=治愈+显效;总有效=治愈+显效+进步。

,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血液黏度、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并低于对照组(P<)。见表2。
3讨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包括TC、TG、LDL(即β脂蛋白,特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或VLD即前β脂蛋白)增高,其中LDL-C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必备条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密切相关[1]。高脂血症由于红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进而增加血液的黏滞性,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增加。脑缺血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大量黏附,白细胞聚集,严重时形成微血栓,阻塞微血管,造成无复流现象,发生血管痉挛与内皮细胞的损伤;随着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大量黏附,大量的血浆成分(尤其是纤维蛋白)进入并聚集于血管壁,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造成局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流变学异常由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促使血液流速变慢,血液流动阻力增高,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减少,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血管型性变,血管壁表面光滑度及负电荷降低,使红细胞、血小板与血管之间静电排斥减弱,引起脑血管的缺血性改变,加重脑损伤[2]。本研究以老年患者为基础人群,其脑梗死的发病率较健康人群明显提高,且入选人群平均年龄偏大,高血压、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情况明显。
丹红注射液是中药丹参、红花按科学配方提取的复方制剂,丹参味苦微寒,有沉降之性;红花,味辛性温,有升浮之效。二药相合升降并用,内外通和,寒温搭配,相辅相成,共奏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达祛邪而不伤正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扩张脑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并能清除氧自由基,拮抗Ca2+内流,改善ATP酶活性,同时也可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对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红花提取物在体内体外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增加脑动脉血流量及营养脑细胞的作用[3]。实验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家兔血液流变学,抑制家兔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重等作用,具有显著的抗凝抑栓作用;同时丹参红花有效部位能降低大鼠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改善缺血状态[4],对脑缺血的再灌注和改善脑缺血均具有积极作用。丹红注射液可扩张血管、降低血清TC、TG和LDL-C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管阻力,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抗氧化损伤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脑缺血的目的[5-6]。本研究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表明,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具有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恢复梗死区,尤其是梗死周边缺血半暗区脑细胞的功能,并在预防脑心综合征上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本研究180例老年患者在急性脑梗死48h治疗时间窗内,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明显改善神经病学症状和临床预后,同时减少了病情加重的病例数,且没有明显副作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D].天津医科大学,2010.
[2]曹春玲,侯霖,-9、外周血WBC、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评价[J].中国医疗前沿,2009,8(16):3-4.
[3][J].内科,2009,6(3):489-490.
[4]张蕾,刘剑刚,史大卓,[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6(6):37-41.
[5]任建增,顾金水,于光辉,[J].医学信息,2010,23(7):153.
[6]吕志伟,[J].广西医学,2009,31(11):126.
(收稿日期:2012-01-16)
62274675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一点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