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回顾组内回顾: 一、回顾作者简介及本文写作背景。二、全文共分为几部分?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上节回顾巩固与小结: 1、作者: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1875 ), 丹麦 19 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诗人,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 1846 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安徒生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这幅图, 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上节回顾巩固与小结: 全文概括: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8 ):讲圣诞节前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第二部分( 9-17 ):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然火柴, 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第三部分( 18-19 )讲人们发现小女孩被冻死了。课堂任务本节目标: 一、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相关段落,重点研究小女孩的四次幻想。通过擦燃火柴,她分别幻想到了什么?她所幻想的内容又喻示了什么?小组合作后,各自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二、联系生活,感情升华。二、感受小女孩悲惨的身世和遭遇,有所感动,有所感悟。成果展示小组展示小结: 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幻想到了壁炉。壁炉代表的是温暖,它与小女孩当时所处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对比。通过文中的细微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女孩在冰天雪地中对温暖的向往。成果展示小组展示小结: 第二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见了烧鹅等美味的食物。由于小女孩极度的饥饿,才使得她在火柴微弱的光亮下产生幻觉,看到了餐桌上雪白的餐布,各种诱人的美食。成果展示小组展示小结: 第三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圣诞树。小女孩生活贫穷,只能通过玻璃看到别人家美丽的圣诞树,
《卖火柴的小女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