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虫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植物与昆虫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两者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昆虫食叶是森林常见的特征,而植物则在昆虫取食的压力下进化出多种防御策略,两者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协同进化关系,成为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具有许多与热带森林和温带森林明显不同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尽管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已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但有关植物与食叶昆虫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不多见,而这些研究对揭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维持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择位于我国亚热带南部的梅花山和中北部的浙江天童两地常绿阔叶林中的代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跟踪观测、室内分析,研究了叶片虫食状的多样性特征、植物叶片虫食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出叶物候和叶片特性与叶片虫食的关系,总结出植物对虫食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如下:1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11种常绿乔灌木叶片虫食状类型和格局的观测分析表明:(1)11种植物中共有16种叶片虫食状类型,每种植物的叶片虫食状类型数在10-13种之间,其中缘食状最常见,虫瘿最少;(2)叶片虫食状格局分为3种类型:一种取食状占优势的单优格局(如马银花和檵木)、两种虫食状(缘食状和顶食状)共占优势的双优格局(木荷)和三种以上虫食状占优势的多优格局(如栲树、连蕊茶和格药柃等);(3)乔木的叶片取食状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优势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伴生种,但差异均不显著,多样性指数反映了虫食状类型和出现频率的综合差异;(4)16种虫食状类型中有8对显著正相关,4对显著负相关,可能反映出不同类型昆虫取食植物的趋同和差异。2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11种常绿乔灌木叶片虫食动态的研究表明:(1)%,%;%,%;(2)虫食动态有三种格局:春季幼叶期虫食为主的单峰格局(如格药柃、栲树和苦槠)、春季幼叶期虫食为主和夏季虫食为辅的双峰格局(如米槠、青冈、和莲蕊茶等);春季幼叶期虫食为主和夏秋两季节虫食为辅的三峰格局(如木荷);(3)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虫食率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乔木叶片的平均虫食率(%)显著高于灌木叶片的平均虫食率(%;t=,p=);而优势种的平均虫食率(%)与伴生种(%)没有显著差异。3对福建梅花山和浙江天童代表植物幼叶期虫食跟踪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幼叶期存在三种虫食格局:前食型虫食格局(如格药柃、两广石栎和上杭锥等)、后食型虫食格局(如建润楠、黄樟和黄瑞木)和中间型虫食格局(如辣汁树、栲树和木荷等),表明亚热带植物幼叶期对虫食防御的能力及对策的差异,前食型虫食格局的植物为逃避策略,而后食型虫食格局的植物为抵抗策略,而中间型虫食格局的植物则不明确或二者兼有。4对木荷林林下、林窗以及竹林林下3种不同生境下的木荷幼树叶片虫食率与虫食频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1)木荷林林下木荷幼树叶片的虫食率(%)显著高于竹林林下(%;p<),木荷林林下(%)低于木荷林林窗(%),但不显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虫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