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经典感悟思想学习精神
——第19届数学“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江阴市第二实验小学李艳
2014年11月15、16日,星期六星期日。一大早,我和金教导、徐亚三人就赶赴无锡“现代与经典”数学会场,聆听徐斌、张齐华、刘德武、华应龙、黄爱华等小数届名师们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学习他们先进前沿的教学理念、感悟他们不断探索、永不停歇的数学精神!下面我就说说这次的听课印象和学习体会:
印象一:智慧、朴素、实用的数学课堂——徐斌
第一节课我们听的是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平均数》一课。众所周知,在数学新课标(2011版)中有两个大的变化:一是从双基变为四基,二是从两能变为四能。其实,在十个核心概念中也有一些较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将原来的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这个变化强调了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徐斌老师这节《平均数》一课,就力求体现在数据分析中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观念,如在运用阶段,他设计了一道变换角色当经理的练习:下面是华江水果店一周卖出苹果和橘子数量的统计图:1、作为经理,需要了解分析店中水果卖出情况,观察统计表中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星期一不好卖,星期五卖得好;2、为什么星期一不好卖,星期五卖的好?作为经理,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星期一卖得好一些?学生想到星期一可以采用促销、或者奖品的方法,还有学生提议星期五略抬价格,进行市场调节;3、水果店的进货员要去进货了,你想对进货员说些什么?这一环节,徐老师将生活融于课堂,借助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用徐斌老师自己的话说:“如果说张齐华老师上的《平均数》一课是灵动版的,吴正宪老师上的《平均数》一课是激情版的,那么我上的就是朴素版的!”然朴素中,却处处彰显智慧;朴素中,处处渗透着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印象二:智慧、幽默、灵动的数学课堂——张齐华
说起张齐华老师,大家都会有很多的词来描绘他,斯文儒雅的外表,幽默风趣的语言,智慧灵动的课堂……暑假的上海之行,一直遗憾没能听到他如何从“声、光、电”的华彩课堂逐步走向“儿童那方”的心历路程,这次我想一定要好好赏赏他的课!
随着张老师上课有两个要求:1、会举手;2、会夸人;课前分组,3人一组,指导交流:有目光的交汇,有思想的交流,这才是真正的交流。张老师的课堂在学生敞开的心扉和听课老师的笑声中开始,这一段开始有着他一贯的幽默和独有的情调!新课开始,张老师改变了以往的风格,采用单刀直入,直指课题,今天学什么?你在哪儿找到百分数?这个百分数是什么含义?3人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针对学生的表现,张老师用“都已经会了,可以下课了!张老师有留下的理由吗?”刺激、推动学生找留下老师的理由。而后,围绕学生提出的要深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写法、读法、单位名称、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等5个问题,教学徐徐展开。没有任何课件,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支话筒,张老师不断地推动学生听着、想着、问着、答着,课堂上弥漫的是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穿插的是学生和听课老师情不自禁的笑声和掌声!随着最后一道练习:下课时,( )的老师会为我们送上掌声,课堂到达了最热烈的尾声!
张老师说:数学教学,其实可以很简单,我们要追求结构简洁、问题简约,尽量用最少的问题去拎起一堂课;课堂上,尽量把舞台让给孩子,教师要学会做一名倾听者,如果孩子跑远了,你不能忘记出发
相约经典 感悟思想 学习精神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