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清收培训服务方案
项目实施背景
不良资产处置专业是目前最重点研究领域,据2014年银监会发布的全国信贷资产总额为140万亿元,%,即不良贷款余额高达23660亿元。
2015年度不良贷款余额集中爆诉使贷户产生畏惧甚至抵触心理。有的支行起诉面过宽,把一些欠款额度小、确实经济困难未能按期归还的贷户也作为起诉对象;也有的支行没有作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就匆忙起诉,使贷户对信用社产生了畏惧甚至抵触心理,双方在思想上产生“裂痕”。
注意与党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基层支行要积极向当地党政部门汇报工作,争取地方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搞好“大合唱”,防止出现“你们放贷款时不让我们管,如今贷款收不回来才找我们,还是你们内部解决好了”的埋怨心理。
注意与普法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对贷户经常宣传,解释《合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民法通则》等法律条文与有关信贷政策,只有使教育和催收工作先于起诉,才能使被诉贷户心服口服,才能消除贷户的对立情绪。
注意加强对依法起诉判决收回的抵贷物资管理。要科学地评估抵贷物资的真实价值,防止出现低值甚至不能变现的物资抵项高额贷款的现象,从而出现不良贷款“虚降”的问题。
注意掌握好起诉原则。起诉面控制在非正常贷户总数的20%以内,起诉重点是那些有钱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在诉讼过程中,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对那些确有存款实力的“钉子户”、“难缠户”要采取限期偿清、拍卖资产抵债等强硬手段收回贷款。
5、政府支持,借力清
农村信用社要向地方政府多汇报、多请示,争取理解和支持,凭借法院、经侦、监察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力量,帮助农村信用社打赢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要通过不断地向各级政府领导汇报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对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对加大新的贷款投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争取政府成立清收不良贷款领导小组,组织人行、信用社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专门的班子专司清收之职,列出清收名单,制订清收政策,层层部署清收任务,定期考核与督促。在清收不良贷款活动中,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相结合的手段,重点抓好有影响的贷款的清收,起到打击一个、震动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既达到清不良贷款,又促进规范和整顿农村信用秩序的目的。
6、落实责任,连带清收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中的审批、担保、介绍等责任人,采取“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办法,追究责任,负责清收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对近几年来形成的不良贷款,采取领导带头、主管部室督促、落实奖罚措施等办法,促使不良贷款发放责任人予发清收。对每个贷款责任人制订出按月清收的计划、次月即进行考核的办法,对清收效果不佳者,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软硬措施结合,促进贷款责任人收回不良贷款。
7、跟踪改制,盘活贷款
对企业被租赁、出售、拍卖等改制过程中“悬空”的贷款,采取跟踪做工作的措施,予以盘活,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的目的。采取这种措施的对象主要是原乡镇村办企业,通过县、政府宣传企业甩掉贷款包袱的害处,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使改制后的企业接收原企业签订协议,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在资产上给新企业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改制后的企业承担原企业债务,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样,农村信用社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跟踪盘活不良贷款,按时收利息,既降低不良贷款,又增加利息收入。
8、雪中送炭,激活贷款
有的贷户或企业欠信用社逾期等不良贷款,企业处于停滞状态,但如果有了启动资金,即可搞活生产经营,否则,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仍处瘫痪,甚至倒闭破产。农村信用社根据这一实际,雪中送炭,再注入新贷款,拉企业一把,使企业再启起来“爬上坡”,等销售了产品,产生了效益,再归还新旧贷款,达到促进搞活企业与降低不良贷款的“双赢”目的。采取这种策略,农村信用社要切实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并且要有胆识。一是不能因企业欠贷款一时无能力归还形成了不良,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拍井绳”,不敢再入新贷款。二是要过对企业深入了解,增加新贷款确实能使企业必须用销售回笼款先归还陈旧贷款,或根据需要重新办理借贷手续。四是要安排信贷员跟踪贷款使用,随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现问题即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9、对外招标,社会清收农村信用社在清收不良贷款时,要引进社会经济活动中成功的招标方法,解决早已形成的呆滞、呆账贷款自身以收回的问题。特别是县乡、村因改制造成成名存实亡的贷款,澄清底子,制订出科学招标谁受益,利用利益机制刺激社会各界参与清收,发动社会力量清收不良贷款。
五、项目计划
流程
培训内容
现状调研分析
逾期贷款
呆滞贷款
呆账贷款
制定方案
制订《不良清收措施方案》《清收手册》
成立清收小组
具备不同经历、不同技能的人员间的有效组合
明确的初期职责分工(如培训、交流、组织、
不良贷款清收培训服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