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马文娟
教学目的 :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马文娟
教学目的 :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五、缘景明情:
1、“红藕香残玉簟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明确:“红藕香残”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分析“雁”与“月”两个意象。
明确:“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小结:“雁”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小结:“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
词人身处西楼,因惦念丈夫行踪,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感慨雁字空回,锦书难托。感叹明月自满,人未团圆。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相思之情都萦绕于词人心头。(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
3、“花自飘零水自流”本是秋天常见的景物,词人为什么对此格外敏感?分析“花”与“水”两个意象。
明确: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小结: “花”意象:人生、青春、年华 “流水”:时光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触动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感。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4、“一种相
一剪梅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