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 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科教学计划镇(街道): 大塘镇学校: 中心小学班级: 二( 1 ) 任课教师: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上学期期考成绩统计表班级参加考试人数达标率(%) 优秀率(%) 各等级段人数 ABCDE 二( 1) 4192. 5% 87. 5% 352012 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四则计算学生掌握了 100 以内的加减计算式题,并掌握了运算顺序,但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差,基础不扎实。逻辑思维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强,能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有个别学生的理解与推理能力教差。几何图形知识与空间观念对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能正确认识,但空间观念几乎是零,个别学生尚可。解决问题能正确地解答一些简单的一步加、减法应用题,但对比多少及填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教含糊。 2 学习态度、方法、兴趣、习惯等状况学生对数学的都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比较认真,但仍有个别学生作业欠认真,不依时完成作业或缺交作业。课外没有复习的习惯,部分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故整体成绩不理想。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及严格训练。其它大部分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而仍有个别学生未能严于律己,精神不集中。对基本情况的分析 1. 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够理想, 计算速度慢, 准确率不高, 个别学生的 100 以内加减不熟。个别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不对,未能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 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 缺乏自觉性, 没有养成预习习惯,个别学生作业书写马虎,没有养成检查或验算的习惯。 3.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觉性, 反应慢。3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米、 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三、教学措施及教改教研课题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 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 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改教研课题及教学措施课题: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措施: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2、让学生通过具体的, 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 获得体验。 3 、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 、注重设计有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 5 、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5 四、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长度单位教学课时 4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 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爱惜公共财物。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厘米、 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 厘米。难点: 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的建立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关键: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学生知识技能缺漏状况及补救措施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统一长度单位……………………… 1课时认识厘米……………………… 1课时认识米……………………… 1课时认识线段……………………… 1课时教具与学具课件厘米
二(1)数学科教学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