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赖特“有机建筑”中的道家思想
课程名称 设计文化与批评
学生姓名 张琳
学 号 331305000222
专业班级 设计学2013级
2014年4月
摘要:道学是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与有机建筑的诞生相隔两 千多年上的用语, 也就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则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生物体的总称, 包括人和一切动植物„„”而任何生命都有其内在的特征和规律,这个 归律存在于宇宙的每个地方,无处不在,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这里的 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赖特称存在于万物中的“道”是一种“内 部法则”,亦称“内部自然”。赖特主张设计每一个建筑,应根据其特 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种理念,把这个理念由内内到外,贯穿于建筑 的每一个局部。可见这种深奥的“道”哲学已融人赖特的建筑设计当 中。
既然老子的“自然”指的是事物的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也就是
万物之“本然”。进一步来理解,万物之本的“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部 有其自身的规律,并赋予其生命。建筑也有内部的规律,也像其他生 命那样,顺其自然而生长,尊重自然,融于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赖特说“任何有机建筑都是从它的场地中破土而出成长起来的。大地 本身就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构件。建筑是大地的一部分,建筑不是来 破坏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的,是来给环境增色的,建筑和环境和谐共生, 协调发展。熊跑溪上的流水别墅尤如植物一样从地上长出来,与周围 的地形、树木、山石、流水有机结合;加上木屋架和帆布蓬的有机结 合体,使得该建筑与亚和桑那沙漠融为一体。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互 映衬,相得益彰,建筑和自然相互增色,浑然一体。有机建筑理论的 核心思想尊崇自然也可以说是道家的哲学思想“法然”在现代建筑中 的体现。
2、“有无相生” 赖特在他的自传中提到,老子的“虚”、“空”思想将他带人另一 种思考空间的方式。《茶道》中提到老子用水壶来比喻“虚”和“空” 的概念,水壶之所以可以装水,是在于壶内的虚空,而不在于壶的形 式和材料。而老子关于虚无的完整叙述则是在《老子•十一章》中云: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用。”三十根辐条汇聚到一个毂上,才有车毂中空虚的地方,才有车的 作用。柔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空虚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虚的地方,才有房屋作用。所 以,“有”给人以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 有生于无,无是本。有是用。正是有和无的玄妙哲学深深吸引了建筑 大师赖特。赖特十分佩服老子的东方哲学,对老子的这段话感慨颇 深.惊叹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已经提出了如此精妙的建筑空闻理论。以 至梁思成到美国学习建筑理论,去拜访赖特时,赖特告诉他。最好的 建筑理论在中国”,并且把那段话作为校训,刻在他创办的学院的墙壁 上,可见老子的空间理论对现代的建筑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3、赖特作品追求简洁与老子的损之又损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对老子“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的思想, 有很深的体悟, 他指出: “至于山水画如倪云林的一丘一壑, 简之又简; 譬如为道, 损之又损, 所得着的是一片空明中的金刚不灭的精萃。它代 表着无限的寂静, 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无独有偶, 赖 特的
赖特与老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