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 脊神经节(I级)、脊髓后角固有核( 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III级)。 2 、交叉部位:脊髓白质前连合; 3 、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压觉。 4 、传导束:在脊髓为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粗略触觉、压觉) ;在脑干为脊髓丘系。 5 、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 、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 、传导途径:皮肤痛温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 I 级) ——后根——脊髓后角固有核( II) ——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脑干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III 级)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 、损伤分析(1 )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颈膨大平面以上损伤出现对侧上下肢感觉障碍;颈膨大平面以下损伤出现对侧下肢感觉障碍。(2 )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二、躯干和四肢浅深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 脊神经节(I级)、薄、楔束核( 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III 级)。 2 、交叉部位:延髓内侧丘系交叉; 3 、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4 、传导束:在脊髓为薄、楔束;在脑干为内侧丘系。 5 、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 、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 皮肤本体觉、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 ——后根——脊髓后索:薄、楔束——延髓的薄、楔束核( II) ——内侧丘系交叉——对侧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III 级)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 、损伤分析(1 )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2 )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1 、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三叉神经节( I级) 、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II级)、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III级)。 2 、交叉部位:脑桥和延髓内二级纤维交叉到对侧; 3 、功能: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4 、传导束:在脑干为三叉丘系。 5 、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 、中枢投射:中央后回下部。 7、传导途径: 皮肤痛温觉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I级) ——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II) ——交叉——对侧三叉丘系——脑干——背侧丘脑 2 腹后内侧核( III 级)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下部。 8 、损伤分析(1 )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2 )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四、视觉传导通路 1 、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双级细胞( I级) 、节细胞( II级) 、外侧膝状体( III级)。 2 、交叉部位:视交叉中央部(只有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3 、功能:传导视觉; 4 、传导束:在间脑为为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5 、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视辐射。 6 、中枢投射:枕叶距状沟附近视觉中枢。 7、传导途径: 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I级) ——节细胞
神经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