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课件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七十二页。
优选肺系疾病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课件
第二页,共七十二页。
一 、概念与认识
第三页,共七十二页。
咳嗽病名
指因邪客肺系,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辨证施护 5
痰热壅肺
1、参照“风热咳嗽”护理。
2、肺热咳嗽可服用桔红丸、枇杷露。
3、肺热咳嗽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
第二十页,共七十二页。
辨证施护 6
肺气亏虚
1、咳痰无力时,要协助排痰。
2、肺气虚易感外邪,慎起居,防感冒,勿汗出当风。
3、注意休息,勿过劳,以免劳倦更伤正气。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二页。
辨证施护 7
肺阴亏虚
1、参照“燥热咳嗽”护理。
2、可予养阴清肺膏10g,每日二次服。
3、干咳痰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
4、观察有无痰中带血,血量多少,必要时报告医生予以止血治疗。
5、可配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二页。
三、健康指导
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二页。
健康指导
1、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2、外感咳嗽愈后要重视锻炼身体,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
3、内伤咳嗽久病体虚,要重视合理调养,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戒烟酒,宜进补益食品。也需根据体力适当散步、作呼吸操、太极拳、气功等轻量的体质锻炼,以逐渐增强正气。
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二页。
哮喘
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二页。
一 、概念与认识
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二页。
哮喘病名
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喉间哮鸣有声为哮证,呼吸急促困难者为喘证。
病位在肺、脾、肾。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在发生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的阶段,可参照本病护理。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二页。
哮喘的病因病机
宿痰内伏于肺,复因
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体虚病后
以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
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二页。
哮病的辨证分型
寒哮证
热哮证
虚哮证(发作期)
肺气虚证
脾气虚证
肾气虚证(缓解期)
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二页。
喘证的辨证分型
实喘 虚喘
风寒闭肺 肺气虚证
表寒里热 肾气虚证
痰热遏肺 喘脱
痰浊阻肺
肝气乘肺
水凌心肺
第三十页,共七十二页。
二、护理要点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二页。
一般护理 1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异味刺激,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刺激物,如尘螨、花粉及某些致敏食物。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二页。
一般护理 2
5、室内禁止吸烟,患者必须戒烟。
6、哮喘发作时宜取半坐位,或端坐位。
7、可予喷吸止喘气雾剂以临时平喘。
8、实证者宜针刺大椎、肺俞、膻中、曲池、天突、丰隆等穴位;虚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等穴。
9、未经医生许可,不能随便使用镇咳、镇静剂。
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二页。
一般护理 3
10、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11、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
12、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报告医师。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二页。
一般护理 4
13、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
14、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
15、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
16、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
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二页。
一般护理 5
17、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18、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
19、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
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二页。
一般护理 6
20、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
21、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
22、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
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二页。
一般护理 7
23、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24、满足患者的心
肺系疾病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