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世民家训的思想内容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帝范》不仅是唐代最有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帝王家训,也是中国帝王家训集大成之作。《帝范》对理解唐代的帝王家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李世民家训的核心思想 李世民很注重对皇子和诸王的论李世民家训的思想内容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帝范》不仅是唐代最有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帝王家训,也是中国帝王家训集大成之作。《帝范》对理解唐代的帝王家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李世民家训的核心思想 李世民很注重对皇子和诸王的训诫,针对不同样的对象,训诫内容也有所不同样。李世民《诫吴王恪书》是对其子吴王恪的教育,规定她加强自我修养,尽为子、为臣之忠心,即“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既对她严格规定,又流露出为父的一腔深情。李世民《戒皇属》告诫诸弟要约束自己,珍爱民力,解决政务时要慎用刑罚、虚心纳谏。《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太子和诸王的教导,奉劝皇家子弟积善行德。
李世民最看重对太子李治的培养,在她去世前一年,作《帝范》一书,教导李治。全书共四卷、十二篇,另有《前序》和《后序》。《前序》讲明自己撰写《帝范》之目的是“聚其要言,觉得近诫”。李世民为李治长期生活在宫中“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苦”而深感忧虑,以至废寝忘食,为此撰写《帝范》,以加强家教。正文从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十二个方面,对帝王如何修身治国的大纲问题,作了全面的训诫,盼望李治成为守业之主:《帝范》卷一《君体篇》对君主的个人修养提出明确的规定,文中反复阐明君核心有博大的胸襟,可以兼容并蓄,这些是一国之君的大体;《帝范》卷一《求贤篇》教育太子结识求贤用贤对创业治平、安邦定国的重要性;《帝范》卷二《纳谏篇》教育李治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所有很注重纳谏,给臣下以进谏的机会,不管进谏者是谁,辩才、文章如何,只要其言论有益即可;《帝范》卷三《崇俭篇》觉得历代的明君贤相和有识之士,崇尚节俭,力诫奢侈,以之治国则国治,以之齐家则家齐;《帝范》卷四《务农篇》,唐太宗在篇中除了强调农业是富家、富国的主线外,还强调作为一国之君,必需以身作则,就会“人不言而化矣”;《帝范》卷四《崇文篇》教育皇子皇孙及臣下们结识到文治的功能和作用,并强调致用的意义等。《后序》再次强调自己撰写《帝范》的目的,总结自己治国得失,要李治引觉得戒。
李世民《戒佑手诏》、李治《诫滕王元婴书》、李旦《戒诸王皇亲敕》等所有是针对诸王浮现的过错进行训诫。李佑由于发动叛乱被贬为庶民,李世民《戒佑手诏》对她严肃谴责,如:“吾常诫汝勿近小人,正为此也,汝素乖诚德,重惑邪言,自延伊祸,以取覆灭。痛哉,何愚之甚也!”李治《诫滕王元婴书》是针对有滕王触犯典章、家人奴仆侮弄官人等事予以告诫。李旦《戒诸王皇亲敕》对诸王的政绩十分不满,由于她们担任官职不尽心尽责,解决事物陷于偏私,荒废时间,放纵自己,睿宗告诫她们应立即改正错误,不要执迷不悟。
综上所述,《帝范》作为第一部系统化、理论化的帝王家训著作,内容丰富并且系统完整,堪称帝王家训集大成之作。
二、李世民对前代帝王家训的继承和发展
在唐此前,中国的帝王家训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从周公家训到刘邦《手敕太子文》、再到刘备《遗诏敕后主》和南
论李世民家训的思想内容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