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2 / 16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加入箱,2℃-8℃试剂储存专用冰箱,2℃-8℃标本储存专用冰箱,血小板保存箱,专用血浆解冻箱(溶浆机)
,血型血清学离心机,专用取血箱,恒温水溶箱,标本离心机,显微镜,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
(5)血液保存环境符合规定。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5 / 16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及制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检验科刘占平处)
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
有应急保障(通信、人员、交通)
无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的行为。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11、医院对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的定期评价及分析用血趋势。
12、用血申报登记制度、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血液核对制度、血液储存制度、血液相容性监测制度。
(1):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100%。
(2):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100%。
(3):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
(4):用血的申请单、发血单、输血记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5):临床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医师会诊,由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13、使用监测技术为核准可适用的检测技术。
14、科室对用血申报登记制度、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血液核对制度、血液储存制度、血液相容性监测制度和流程、紧急用血预案、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15、输血前的检查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
(1):凡遇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并建议筛选不规则抗体。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6 / 16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2):按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查项目:血型(包括RhD)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
(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介质或实验方法。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血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
(5):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
16、(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C级)。
17、输血紧急预案的知晓率100%。(C级)
18、有血液储存质量监测规范及信息反馈的制度。
(1)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
(2)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资料完整,有电子版文档有安全备份)
19、使用血液存放的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
(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及记录。
(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4)储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5)储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
20、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21、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
22、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7 / 16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23、医院有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1)医院要有明文规定流程确保患者在确认过程中、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监测中的安全。
(2)输血前需准确核实受血者和所用血液,而且必须于输血前在在患者的床旁进行,必须有记录。有两名工作人员来核对。
(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间(红细胞取出后30分钟开始输注,4小时输完;血小板、血浆、冷沉淀溶化后30分钟内输注,以能耐受的速度输注)。
(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 和细胞过滤器)的操作规范及流程。
(5)若使用血液复温系统在温度超出允许范围内,要用报警来提醒使用者。
(6)明确规定只有法规明确可以加到血液中的药物或已有证据表明加到血液中是安全的,不会对血液成分造成不良影响的某种药物才可以加到血中,否则,%的氯化钠可以加到血液或血液成分中。
(7)为患者输血的护士须经输血过程的全方位培训。
(8)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要全程监测患者,以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征兆,记录在病例中。
(9)输血操作者的姓名、输血时间、输用的血液成分类型和数量、监测患者的证据、以及任何输血不良反应都要记录在病历中。
24、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
(1)有落实控制输血感染方案的执行记录
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