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互联网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分析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争论的前沿与重点,国内仅有少量争论对相关争论进行全面梳理和评述。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收集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关于互
1.2争论方法
本文接受社会网络分析和学问图谱分析法梳理"互联网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相关争论及其成果,选用了较为成熟且普遍使用的软件Bicomb、Ex-cel2016、SPSS24.0和UCINET6进行分析。依据互联网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效果,影响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
2争论文献的统计与图谱特征
2.1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
从2001年国内消逝第1篇互联网影响医患关系的文献开头,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且呈现确定的阶段性特征:2014年之前发表文献仅8篇;2014年之后,共有42篇相关文献,数量显著增多,2015、2016、2017年发文量分别占总量22%、26%、36%,呈快速增长趋势。表明近年来理论界对互联网影响医患关系的关注热度不断加大。
4
2.2文献的期刊分布
50篇文献来自于42种独立期刊,但刊文数在2篇及以上的期刊仅有6种。《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医学伦理学》分别刊载3篇,《中国卫生产业》《医学与哲学(A)》《医学与社会》《中国医院院长》分别刊载2篇,其余36种期刊均只刊载1篇。表明国内互联网影响医患关系的争论视野虽然较为宽广,但具有代表性及引领性的期刊数量较少且深度不够。
2.3争论机构分布特征
使用Bicomb软件对期刊50篇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统计,经过筛选和合并(如,"吉林高校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和"吉林高校哲学社会学院"合并为"吉林高校哲学社会学院"),发觉50篇文章来自44家单位。其中排名前8的单位,学者数量占34.542%(表1)。
2.4高频关键词及其共现规律
将收集到的50篇文献的题录导入Bicomb。合并同义词以标准化关键词(如,"医生病人关系"和"医患关系"合并为"医患关系"),剔除无意义或意义过于广泛的词语(如,"影响"、"合理性"、"场域"、"调整作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最终提炼出43个关键词,其中仅消逝1次的关键词有18个,重复3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19个。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对关键词共现矩阵进行关键词中心性分析和K-core分析,得到图1共现图谱。关键词中,医患关系中心性最高,互联网+医疗次之,移动互联网、移动医疗、医疗资源配置和医患沟通的中心性紧随其后,最终是网络环境、分级诊疗等其他关键词。全部关键词经K-core分析,自动生成6类不同词群。第一类是以医患关系为核心的关键词,在图谱中,与医患关系紧密相关的争论内容主要集中在移动医疗、人口老龄化、网络平台、医疗资源配置和饮食习惯等领域;其次类关键词群主要围绕医患沟通、互联网+医疗、医疗风险、分级诊疗和就医流程等争论内容开放;第三类关键词群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医改、数据分析、健康信息传播、网络医疗信息、患者体验、网络环境、医患友好度、医患博弈、掌上医院和医疗决策等内容;第四类关键词群以灰色标记,主要涉及在线诊疗、社交网络、医学教育、医疗大数据、医院信息化建设、医学人文精神、医德医风和E-health等争论内容;
互联网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