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这种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镒等氧化。
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M的热M(含1%勺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
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难题,从而使炼钢的质M得到提高,但此法要求铁水的硅含M
%,而且不能脱硫。目前已淘汰。
炼钢方法(3)
1865年德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室原理发明了以铁水、废钢为原料的酸性平炉炼钢法,即马丁
炉法。1880年出现了第一座碱性平炉。由于其成本低、炉容大,钢水质M优于转炉,同时原料的适应性强,平炉炼钢法一时成为主要的炼钢法。
炼钢方法(4)
1878年英国人托马斯发明了碱性炉衬的底吹转炉炼钢法,即托马斯法。他是在吹炼过程中
加石灰造碱性渣,从而解决了高磷铁水的脱磷问题。当时,对西欧的一些国家特别适用,
因为西欧的矿石普遍磷含M高。但托马斯法的缺点是炉子有命底,钢水中氮的含M高。
炼钢方法(5)
1899年出现了完全依靠废钢为原料的电弧炉炼钢法(EAF,解决了充分利用废钢炼钢的
问题,此炼钢法自问世以来,一宜在不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炼钢法之一,由电炉冶炼的
钢目前占世界总的钢的产M的30-40%
炼钢方法(6)
瑞典人罗伯特杜勒首先进行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1952
年奥地利的林茨城(Linz)和多纳维兹城(Donaw让z)先后建成了30吨的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并投入生产,所以此法也称为LD法。美国称为BOFW(BasicOxygenFurnace)或
BOPfe,如图1所示。
图1BOF法
炼钢方法(7)
1965年加拿大液化气公司研制成双层管氧气喷嘴,1967年西德马克西米利安钢铁公司引
进此技术并成功开发了底吹氧转炉炼钢法,即OBhfe(Oxygen
BottomMaxhuette)。1971年美国钢铁公司引进OBMfc,1972年建设了3座200吨底吹转炉,命名为Q-BOP(QuietBOP),如图2所示。
图2Q-BOP法
炼钢方法(8)
在顶吹氧气转炉炼钢发展的同时,1978-1979年成功开发了转炉顶底复合吹炼工艺,即从
转炉上方供给氧气(顶吹氧),从转炉底部供给惰性气体或氧气,它
不仅提高钢的质而且降低了炼钢消耗和吨钢成本,更适合供给连铸优质钢水,如图3
所示
图3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法
炼钢方法(9)
我国首先在1972-1973年在沈阳第一炼钢厂成功开发了全氧侧吹转炉炼钢工艺。并在唐钢
等企业推广应用,如图4所示。
图4全氧侧吹转炉炼钢法总之,炼钢技术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1世纪炼钢技术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相信会有不断的新技术涌现。
、我国钢铁工业的状况我国很早就掌握了炼铁的冶炼技术,东汉时就出现了冶炼和锻造技术,南北朝时期就掌握了灌钢法,曾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旧中国钢铁工业非常落后,产M很低,从1890年建设的汉阳钢铁厂至1948年的半个世纪中,钢产M累计到200万吨,。
1980年
成为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钢产M达到3712万吨,1990年达至U6500万吨,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第一产钢大国,,占世界产M的1/3。
可以这样讲,我国的钢铁工业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不仅是产钢大国
图5我国粗钢产M的变化情况
第二节炼钢的任务及钢的分类
一、炼钢的任务
炼钢的基本任务是脱碳、脱磷、脱硫、脱氧,去除有害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提图温度和
调整成分。归纳为:
、氧、磷和硫),一^去”(去气和去
加脱氧
冷脆”,即
夹杂),二调整”(成分和温度)。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供氧,造渣,升温,剂和合金化操作
)钢中的磷
对于绝大多数钢种来说磷是有害元素。钢中磷的含M高会引起钢的
从高温降到0c以下,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并使钢的焊接性能与冷弯性能变差。
磷是降低钢的表面张力的元素,随着磷含M的增加,钢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显著,从而降低
了钢的抗裂性能。
磷是仅次于硫在钢的连铸坯中偏析度高的元素,而且在铁固熔体中扩散速率很小,因而磷
的偏析很难消除,从而严重影响钢的性能,所以脱磷是炼钢过程的重要任务之一。磷在钢
中是以[Fe3闩或[Fe2闩形式存在,但通常是以[P]来表达。炼钢过程的脱磷反应是在金属液与熔渣界面进行的。
不同用途的钢对磷的含M有严格要求:非合金钢中普通质M级钢[P]<0,045%
[P]<0,010%
特殊质M级钢[P]<0,025%
有的甚至要求
但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