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的融合,更是企 业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以及文化的融合。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下, 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四化同步,近70%的大型联合钢铁企业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但功能覆盖面仅为三分之一,综合节能降 耗水平还需提高。
第五,先进企业逐步开展了产业链集成与服务创新,实现产业链向客户延伸服务和产业链价值分析。 目前行业整体电子商务普及率约为30%。宝钢、南钢、武钢等钢铁企业服务创新的典型模式包括:加强与 汽车等行业的产业链集成与服务,实现产品深加工、产品物流配送、客户生产计划衔接、客户厂前库管 理、客户整体供货等新模式。
南京钢铁集团作为目前通过两化融合认证的示范企业,以企业综合管理部负责企业流程优化,并成 立负责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工程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的金恒公司,作为其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 组织保障。这一案例值得钢铁企业在构建两化融合体系中借鉴。
钢铁企业两化融合规划思路
钢铁行业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以信息化环境下,获取与其“十三五”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 争优势的新型能力为目标,以绿色矿山、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产品、绿色产业构建的 “六位一体”绿色发展体系为基础,以提升钢铁企业在绿色化、有序化、品质化、国际化、差异化、服 务化、智能化、多元化等“九化”方面核心竞争力为重点,采用智能化生产与管理集成手段,全面提升 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水平。
图钢铁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路径钢铁企业两化融合规划目标
通过推进绿色发展环境下“九化”新型能力提升模式,形成具有钢铁特色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将 实现以下目标:
企业两化融合机制趋于完善。企业建立专职信息化机构的比例达到60%,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的比 例达到80%,大型企业年信息化资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2%左右。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备。企业内部网络实现办公、生产和经营管理区域的全覆盖的比例 达到90%,互联网接入的企业比例达到100%,企业普遍建立信息安全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体系。
两化融合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着增强。企业实现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集成协同应用的比例达到50%。 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生产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普遍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 智能化和协同化,构建以产供销一体化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比例达 到 80%,应用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比例达到90%,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50%, 重点大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达到80%,智能化控制与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显着提高。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环境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的比 例达到 80%。
钢铁企业两化融合实施重点
全面稳定实现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全方位推行开展钢铁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建立和完 善钢铁工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加大首批通过认证的示范企业经验推广,完善钢铁行业重点区域信息网 络基础设施和钢铁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智慧钢铁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 促进产业
钢铁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