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青年农民工素质的思考青年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就离开学校接触社会,在接受系统教育方面的缺失,使得他们在学历水平,劳动技能方面竞争力不强,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为此,提升青年农民工的素质,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一、青年农民工素质的缺失(一)受教育程度低就我镇的青年农民工文化程度分析, 初中毕业的占 70 %以上, 高中程度的只占 10 %不到,还有部分就是初中和高中肄业。而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全部青年劳动力的 5%。这不仅是我镇的特有情况,而是目前的普遍情况。(二)劳动技能匮乏劳动技能匮乏的第一个表现是仅以提供劳务谋生,他们劳动技能低下,无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一般以建筑打工、保安、店员、服务员等为主,极少有人能胜任技术含量相对高的专业性岗位。(三)竞争能力贫弱青年民工要在城市获得发展,参与城市人竞争,就需要与各种城市人打交道,扩大就业信息渠道,实现合理流动。这些方面正是他们的能力弱项。首先,以血缘、朋友、打工同事为纽带的社会交往圈,限制了在城市的发展。其次,获得打工信息的渠道原始而单一, 致使许多人只能盲目地走南闯北, 生活在城市底层。孤陋寡闻加片面认识导致不能合理利用正式的社会信息渠道。再次, 在知识、技能不足的情况下流动, 无法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四)自我保障意识低下青年民工对改变自身的保障状况甚为麻木。首先,对医疗补助、消费水平、住房条件、社会地位、就业指导、工作环境、学习培训等不足甚至空白的保障条件,他们都不在意。低评价导致的低满足,使他们远离社会保障条件之外,生活质量失去了最基本的依托。其次, 愿意接受低保障或无保障条件来换取就业机会。许多青年民工为了在建筑、商贩、家庭服务、修理、餐饮服务等行业中不被城市职工替代出局,愿意不要职业保障,不要福利待遇, 以极低的工资换取“饭碗”, 无视保障权利, 却从内在抑制了改变生存状况的动力。(五)职业目标不明对职业有明确的打算和规划, 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 显然, 青年民工的职业打算十分模糊:一方面纷纷外出,把外出打工看作是一种时尚; 另一方面对“为什么打工”“未来怎么发展”十分茫然。茫然而听随命运安排的职业态度,造成更多人的职业行为短期化、低级化,只是打工挣钱而已,不能有效收集职业信息。虽然,青年民工对未来的长期打算是否能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和制度框架,但是,自我发展方向模糊,职业目标不明确,会导致职业生活的不稳定状态,反过来又影响到民工个体进入城市发展的主观努力,降低职业竞争力。(六) 城市生活障碍人的城市化,指的是闲暇生活丰富而复杂,职业生活节奏快而竞争强,日常行为精致而规范,人际交往表面而异质,个人生活个别而自主等城市生活方式。所谓城市化障碍,就是与城市生活方式存在距离甚至冲突,如: 娱乐生活内容贫乏、质量低劣。扎堆看电视、打牌赌博,是民工业余生活的三大内容,而这些却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打架斗殴、赌博等犯罪行为。职业生活准备不足。大量青年民工无一技之长, 无上岗资格,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他们除了祈祷运气和准备吃苦外,无所事事。二、提升青年农民工素质的途径(一)强化培训强化培训,一是强化培训的市场导向,劳动力市场需求什么就培训什么,满足青年民工对培训的就业从属要求。二是强化培训形式,让民工喜欢培训。①就地培
关于提升青年农民工素质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