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古诗:《中秋对月》原文译文赏析
《中秋对月》
唐代: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译文】
中秋节这每天空
中秋古诗:《中秋对月》原文译文赏析
《中秋对月》
唐代: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译文】
中秋节这每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视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际海角,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赏析】
这首诗写得特别明快,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风光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表达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公平的博爱思想。
扩展阅读:人物经受
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怜悯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斗。他在《己亥岁二首》诗中写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论者谓此诗精炼隽永,超过了前人同题材诗作。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屡次参与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901)才以71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3卷。《全唐诗》录其诗140首。
一个骑着毛驴的、瘦削的、脸上写着忧患和疲乏的、身着破旧青布蓝衫的唐朝秀才(有点类似吕洞宾),总在坎坷不平的山道上巅簸跋涉着,从青年、壮年直到老暮衰年。他且走且停,且停且吟,毛驴背上永久驮着一对书箱。由于他虽然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但也一生都在读书考试并吟诗作赋。
他幻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兼惠家族。他苦吟着,为战乱中不幸的百姓,无辜的平民。他憎恨着,那些操戈作祸,裂地封侯的乱臣贼子。生气出诗人,他的《己亥岁二首》就是明证,其中的“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名万骨枯。”更是千古绝句。
他也最终考中了进士,那已是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的事了,也就是说当时他已
中秋古诗:《中秋对月》原文译文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