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的成分
碎屑岩由碎屑成分、化学沉淀物质和杂基三部分组成。其中碎屑成分占50%以上。
一、碎屑成分:
碎屑岩的碎屑成分,主要包括陆源矿物碎屑和各种岩石碎屑二部分。
岩石碎屑是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出现是稳定度较高的钾长石和钠长石 。
(2)长石大量出现的有利因素:
地壳运动比较剧烈、地形高差大、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搬运距离近以及堆积迅速等条件,是长石大量出现的有利因素。
对长石含量、长石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追溯母岩、推断古气候、古构造等情况。比如,具有自生加大边的长石属再旋回长石,来自沉积岩;微斜长石来自于深成岩及变质岩(不会是喷出岩);长石含量高,说明气候干燥,地形起伏大等。
2、碎屑岩中所含岩屑的类型特征:
花岗岩和片麻岩等粗粒结构岩石的岩屑多分布在颗粒较粗的砾岩中;砂岩中只存在有细粒结构及隐晶结构的岩屑。
3、岩屑可以直接用来推断母岩:
岩屑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是母岩破碎时矿物颗粒尚未完全分开的岩石碎块,因此,岩屑是提供沉积物来源区的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
(三)盆内碎屑:
盆内碎屑是指在盆地内生成的碎屑,不是陆地搬运来的(但其物质成分可以是陆源的)。相对于陆源碎屑而言,盆内碎屑又称为内源碎屑。
盆内碎屑主要是:碳酸盐鲕粒、化石碎屑、泥质内碎屑、球粒、内碎屑等。
(四)碎屑岩中颗粒大小与碎屑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化学沉淀物质:胶结物和自生矿物。
(一)自生矿物:指在同生、成岩、后生阶段生成的矿物。
自生矿物的特点:自生矿物可形成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介质环境。但其共同特点是:成分一般较单一、结晶颗粒较小,清洁透明、晶形完好。
研究自生矿物的意义:可以了解沉积、成岩及后生阶段的环境,对于了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很有帮助。
比如,海绿石是海解作用阶段最特征的产物,是海相沉积的标志。
(二)胶结物:
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它们有的形成于沉积~同生期,但大多数是成岩期的沉淀产物。
1、硅质胶结物:
(1)硅质胶结的主要形式:
硅质作为胶结物出现的形式主要有非晶质的蛋白石、隐晶质的玉髓和结晶质的石英。
蛋白石、玉髓:
蛋白石可以围绕砂粒沉淀,形成自生环边;也可以大量充填孔隙,从而胶结砂岩。
石英:
在砂岩中,特别是古老的石英砂岩中,自生加大石英是常见的,从而因石英颗粒的自生加大而起到胶结作用。
(2)硅质胶结物的来源:
硅质胶结物是在成岩阶段由砂岩的过饱和孔隙水中沉淀出来的,孔隙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硅可以有不同的来源。
①溶解生物硅质骨骼:海相沉积物孔隙水中的二氧化硅,大量是由硅藻、放射虫、硅质海绵以及其他非晶质氧化硅骨骼的溶解所提供的。
②石英颗粒的压溶作用: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碎屑沉积物中相邻的石英颗粒接触处会发生局部溶解,这部分溶解的二氧化硅也会进入孔隙水。
③母岩风化产物中的二氧化硅溶解物质。
2、碳酸盐胶结物:
(1)碳酸盐胶结的主要形式:
多以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铁矿等碳酸盐矿物作为胶结物。最常见的是方解石,它在砂岩中大量分布。
(2)碳酸盐胶结物的来源:
一种观点认为是在沉积~同生阶段生成的: 即由于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了碳酸盐沉积的环境里,碎屑砂与化学成因的碳酸盐同时沉积而形成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在成岩阶段沉淀在孔隙中的。孔隙水中碳酸盐的来源:
①碳酸盐介壳溶于孔隙水中,当条件变化时又从孔隙水中以胶结物形式进行再沉淀。
②压溶作用:沉积物埋藏后由于承受压力作用,沉积体内的碳酸盐物质会发生溶解,经重新分布后再沉淀成胶结物。
3、铁质胶结:赤铁矿、褐铁矿。
砂岩中的氧化铁物质,一部分是与碎屑颗粒同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原始孔隙充填物(即沉积~同生阶段生成的)。另一部分铁质是含铁矿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不断被孔隙水分解,从而将氧化铁释放出来。
4、硫酸盐胶结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
硫酸盐胶结物是在蒸发的环境中由沉积物中的超盐度孔隙水沉淀而成。
三、杂基:
碎屑岩的成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