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控指标体系构建.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控指标体系构建
摘 要: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本文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下,对如何利用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计分卡(BSC)构建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控指标体系构建
摘 要: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本文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下,对如何利用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计分卡(BSC)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EVA;BSC;风险导向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06 -04
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指引连同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本文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下,提出利用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计分卡(BSC)等管理工具设计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的设想。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
自人类有了群体活动开始,就有了一定意义上的“控制”。我国古代的御使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均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授权”,它是特定组织的管理当局为了确保各项活动在“授权”范围内进行而建立起来的一个“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自我制约”的系统,目的是提高组织的“免疫”能力。
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内部控制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随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营业务的多样化在不断丰富。它已经历了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等五个不同发展阶段。
(一)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雏形,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基本设想: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
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最先应用于财务会计活动,主要用于控制财务会计活动中面临的操作风险,目的是预防错误与舞弊。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股份制出现后,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更加复杂。公司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价值,把内部控制视为一种“经济资源”或“制度资本”。1972年,AICPA发布所属的ASB在其公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SAS )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1]。此时,内部控制制度已突破了单纯的财务会计控制的局限,目的是:防止错误与舞弊;提高经济效益。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美国AICPA于1988年5月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标志着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在该公告中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该公告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报告),被称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历史性的突破,报告中将内部控制的概念突破了审计的局限,向企业全面管理控制的范畴

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控指标体系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元春文档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