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巢湖地质发展简史.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巢湖地质发展简史及构造地质学重点
源自吴诗勇教授
由于实习期间主要考察志留系至三叠系的各组地层,其他时期未过多涉及,故本部分主要以 巢湖北部地区志留纪到三叠纪后的地质发展史为主,另外根据查阅资料,将岩浆侵入过程也 加入其中。
一、 1
垂直最大应变轴X轴的主平面(YZ面,或BC面)是拉伸变形面,X轴方位为最大 拉伸方向,它常常反映在矿物的拉伸定向排列上。
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X Z轴的质点线在在变形过程中没 有发生旋转。纯剪应变又称无旋转应变
单剪应变:是一种恒体积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的两个主轴X Z轴的质点线方 位,在变形前后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变形过程中,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发生了旋转。因此, 单剪应变又称为旋转应变。
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答:(1)斜层理:
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 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 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 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 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 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 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 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造成地层的缺失;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常常有很大差异;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上 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沉积间断或从未沉积,或沉积后剥蚀;不整合面上常常有因长期风化形成 的底砾岩和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上覆岩层的底部层位覆盖在下伏岩层的不同层位上;上下两套地层 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历史。角度不整合形成历史包括下降、沉积f褶皱等变形、变质、岩浆侵 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一下降、再沉积。理论意义: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 关系和时间上的发展顺;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古地理, 古构造演变的研究。实际意义: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一铁、镒、磷、铝土矿,岩浆热 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地层古生物标志 如果两套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时代有大的间隔,反映了生物 演化过程的中断,说明可能存在不整合。
沉积侵蚀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之间如 果存在古侵蚀面、古土壤以及与其有关的残积矿床(铁矿、铝土矿、磷矿、金矿 等)、底砾岩等,说明上覆地层形成前,曾一度发生隆起、侵蚀和风化等作用, 表明存在不整合。
构造标志 如果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差异明显,如产状不同,构造线不同, 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各异,断层类型、产状和强度明显不同,而且下伏地层中的 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说明存在角度不整合。
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标志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及其构造是在不 同时期的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因此往往各自伴生不同时期和不同特点的岩浆活动 和变质作用,并各有不同类型的矿床。如果两套地层变质程度有明显差异,而且 直接接触,并可说明其间并非断层接触,则可确定为不整合接触。
接触关系是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及断层接触三种。不整合接触还分为平行不整 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是地层缺失,但是地层的产状相当,角度不整合接触是地层缺失, 地层产状的倾角相差比较大。平行角度不整合接触是地层缺失,地层走向(倾向) 相当,但是地层倾角相差大。
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组成的具有一定几何规律的褶皱的总体样 式,称为褶皱的组合型式:
褶皱的组合型式:平面上:(1 )平行型;(2 )斜列型(雁行)褶皱;(3 )弧型;(4 ) 帚状;剖面上:(1 )穹窿和构造盆地;(2 )复背斜和复向斜(阿尔卑斯型)
;(3 )隔档式和隔槽式(侏罗山式)
里卡德(Richard)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划分哪几种褶皱类型、各
种类型由什么特点? (10分)
Richard (1971)根据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角三个变量绘制出一个类似岩石命名 分区图的三角投影网图,并根据三角网图内各项数据的规律变化,将三角投影网图划分为七 个区,分别代表七种特征的褶皱类型。
直立水平褶皱 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 -90。),枢纽近于水平(倾伏角0° -10°九
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 -80°。
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近直立,倾角和倾伏角均为

巢湖地质发展简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