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 (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 (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学情分析
两个班级共有100多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 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 学习方法不得当,对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习兴趣和学 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上次阿福去裁缝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结果满意吗?为什么?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 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 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如果你是阿福,现在你会有 什么样的疑问?
生1: 1米=loo厘米吗?
生2: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 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认识1米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 比划一下。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米究竟有多长?
生:想
师:想一想,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住两端,不能握住太多。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1)每个小朋友手中有一个米尺,请你轻轻地拉齐米尺的两端,(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 离是多少?手臂不要动,手指轻轻一松,放掉米尺,看一看,你两臂伸开的距离就是米。再试一 试,同桌合作,一个比量,一个用尺子量。
(2) 测量几步为1米。
(3) 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
生:手臂,3步的长了来表示
(二)感知1米的高度。
师:看,像这样把米尺竖着放,从地面到墙上的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请大家估计一下,从老师脚底到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 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呢?同桌两人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厘米和米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