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投资总和的 倍。特别是 2009 年以来,我们连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完成投资近 1000 亿元,两年均名列全省三甲,受到省政府表彰。尤其是我们致力建设大交通、大水利、大电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交通方面,开工建设了临吉、晋侯、临汾北环、青兰与京昆联络线、霍永等五条高速公路和大西、中南、张台三条铁路,完成临大、 309 、 209 、沿黄干线等 14 条国省道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公路 14774 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17105 公里,比“十五”末增加 7549 公里,由全省落后位次跃居全省第一。乔李民航机场复航改造项目获国家审批。水利方面,实施了和川水利枢纽、灌区节水改造、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各类小型水利工程 209 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完成水土保持初步治理 338 万亩,解决了 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永和、隰县水保坡改梯、坝滩联治和淤地坝运行管理走在全省前列,经验在全国推广。电网方面,新建 220 千伏站 8 座, 110 千伏站 13 座, 35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 888 公里,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坚强电网。——过去的五年,是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 公里的市区一级环路全线贯通,建城区规模由 55 平方公里扩大到 155 平方公里。新建改造 5 座桥梁、 12 条道路、 18 条主干道。垃圾中转站、第二污水处理厂、医疗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公厕建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供水普及率达 96% ,燃气普及率达 90% ,集中供热普及率达 85% ,分别比“十五”末提高 15、 30和 64 个百分点。新增绿地 2101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42% 。城镇化率由 2005 年的 % 提高到 % 。新农村建设完成 1095 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实现了“五个全覆盖”,完成整村推进 249 个,移民搬迁 万人,解决了 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过去的五年,是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宜居临汾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加大节能降耗执法和 20 项节能技术推广力度,淘汰落后产能 4435 万吨,关停污染企业 118 家,建成污水处理厂 19 座、垃圾处理场 7 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 25% 。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 2005 年的 187 天增加到 2010 年的 338 天,空气质量在全国 113 个重点监测城市中由倒数第一跃升到 2009 年的第 29 位, 2010 年位次进一步前移。累计完成营造林 万亩,居全省之首,为拉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一期工程圆满完成,整个园区向市民开放。经过五年的努力,临汾环境质量的提升和改善,彻底改变了我市污染严重的国际形象,提振了全市人民的信心。——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五年。教育事业全面振兴。临汾新高中建成投入使用。完成 562 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2010 年高考达二本线 9077 人,比 2005 年增加 4093 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临汾新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设扎实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 % 。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 233 万人次,比“十五”末增加 132 万人次。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 3% 左右。文体广电事业快速推进。人口计生、国防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和统计、档案、防震、气象、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残疾人、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篇三: 2011 年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2011 年3月 28 日在临汾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市长罗清宇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 2010 年工作回顾 2010 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激烈区域竞争,面对爬坡过坎、负重赶超的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实践主题,突出“打牢基础、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工作重点,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克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临汾政府工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