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
*
第一页,共六十七页。
第一节 概述
脊柱侧弯(scoliosis) :是脊柱的侧向弯曲畸形,通常是脊柱冠状面
、矢状面及轴向的三维畸形。
*
第二页,共六十七页。
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的程度。
*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七页。
3、X线检查
*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七页。
放射线评估
*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七页。
脊柱侧移
*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七页。
侧弯顶点
胸 (7-10)
胸(11)腰(1)
腰(123)
*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七页。
脊柱旋转
*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七页。
骨盆变化
-
+
+
*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七页。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评定
评定包括:
Cobb角、脊柱的旋转程度、骨成熟度
*
第三十页,共六十七页。
(一)Cobb角
测量方法:在脊柱X线正位片上,先在上端椎上缘画一水平线,再沿下端椎体下缘再画一水平线,最后画这两条水平线的垂直线,两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代表脊柱侧凸的程度。
*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七页。
Cobb角
Cobb角评定
*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七页。
椎体旋转
Moe法测量椎体的旋转程度:在正位x线片观察两侧椎弓根的位置,将正位半个椎体分为三等份,根据椎弓根不同位置分为5度。
0度:两侧椎弓根的位置正常,无移位;
1度:凸侧椎弓根内移1等份距离;
2度:凸侧椎弓根内移2等份距离;
3度:凸侧椎弓根内移至中线;
4度:凸侧椎弓根内移至越过中线;
*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七页。
*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七页。
椎体旋转
凹侧椎弓根
与椎体边缘重叠
将要消失
完全消失
消失
凸侧椎弓根
0级:椎弓根对称
1级:轻度移向中线
2级:移到2/3
4级:超过中线
3级:接近中线
*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七页。
(三)骨成熟度评定
Risser征 最常用的骨成熟度评价方法。判断标准为:
髂嵴骨骺未出现为0°,
外侧25%以内出现骨骺为1°;
50%以内出现为2°;
75%以内出现为3°;
75%以上出现为4°,但骨骺未与髂嵴融合;
全部融合为5°。
Risser指数为5时,表示脊柱生长发育已结束。
*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七页。
骨成熟度
*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七页。
第三节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方法:
姿势体位训练
运动疗法
侧方电刺激
牵引治疗
佩戴矫形器
手术治疗
*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七页。
治疗目的和原则
预防脊柱侧凸发展,保持脊柱在最佳的矫正位。
改善畸形,尽可能恢复躯体平衡,保持双肩或骨盆在同一水平。
尽可能使结构性脊柱侧凸伸直。
*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七页。
方案选择
1、Cobb角在10°以下的脊柱侧凸,可密切随访,同时进行姿势训练和矫正体操。
2、Cobb角10°~20°的脊柱侧凸,除上述方法外,加用侧方电刺激。
*
第四十页,共六十七页。
3、Cobb角20°~45°的脊柱侧凸,配戴侧凸矫形器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同时行矫正体操或侧方电刺激。
4、Cobb角45°以上的脊柱侧凸,或曲度稍小但旋转畸形严重的患者,应手术矫正,术后再配戴矫形器。
*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七页。
Cobb角
Risser 征
需要的治疗
< 10 °
0~2
无需治疗 每隔4~6个月随访一次,进行动态观察
25°~45 °
4~5
一年之内需要进行复查
25 °~45 °
0~1
需要立即应用支具治疗
25 °~30 °
2~3
如果半年之内Cobb角增加>5。(则需要应用支具治疗)
30 ° ~45 °
2~3
(需要立即应用支具治疗)
40 ° ~45 °
0~5
支具治疗的效果差
>45 °
建议手术治疗
*
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七页。
(一)、姿势训练
目的是减少腰椎和颈椎前凸程度,以牵伸脊柱。
1、骨盆倾斜训练
2、姿势对称性训练
*
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七页。
(二)运动疗法
矫正体操
适应证:Cobb角在10°以下的脊柱侧凸,及配合侧凸矫形器的治疗。
作用原理:选择地增强脊柱维持姿势的肌肉力量。
目的:加强脊柱凸侧肌群肌力,调整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矫正侧弯,提高耐力和呼吸功能。
*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七页。
④方法:在卧位或匍匐位进,在特定姿势,利用肩带、骨盆的运动进行矫正训练。
属于增加脊柱柔韧性的练习。
*
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七页。
运动治疗
进行矫正体操,适宜于cobb角10°—20°患者,体操项目如下:
肘膝着地位或膝胸着
运动学脊柱侧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