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工程与岩体力学
研究围岩稳定性的意义
围岩的稳定性:隧道开挖后,在不支护条件下围岩的稳定性。
问题:什么是隧道工程的头等大事?
研究围岩的稳定性,如何促使围岩稳定。
围岩的稳定性
围岩级,成昆线,五类。
●隧道围岩分类~74年版,首部铁路隧道规范,六类。
●隧道围岩分类~86年版,加入围岩弹性波速指标。
●隧道围岩分级~99年版,采用国标分级排序,改称“围岩分级”,六级。
●隧道围岩分级~2001年版,不变。
●隧道围岩分级~2005年版,不变。
⑵ 分级的理论基础
●以围岩的稳定性判断为基础。
属于“以岩体构造和岩性特征为代表”的分级方法。
●主要考虑4种因素:
①岩石坚硬程度
②围岩完整状态
③地下水
④围岩初始地应力
基本分级
修正基本分级
基本分级 修正基本分级 最终分级
⑶ 基本分级
依据: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由两条组成:
①岩石坚硬程度
软硬岩分界指标:30Mpa
Rb>30 硬岩
5 <Rb≤30 软岩
Rb <5 极软岩
②围岩完整程度
指标1:结构面发育程度
指标2: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由此两指标,将岩体完整程度分为5个级别,见下表:
完整程度
结构面发育程度
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完整
不发育
轻微
较完整
较发育、不发育
较重、轻微
较破碎
发育、较发育
严重
破碎
极发育、发育
极严重、严重
极破碎
极发育
极严重
等级
地质构造作用特征
轻微
围岩地质构造变动小,无断裂(层);层状岩体一般呈单斜构造;节理不发育
较重
围岩地质构造变动较大;位于断裂(层)或褶曲轴的邻近地段;可有小断层,节理较发育
严重
围岩地质构造变动较强烈,位于褶曲轴部或断裂影响带内;软岩多见扭曲及拖拉现象;节理发育
很严重
位于断裂(层)破碎带内;节理很发育;岩体呈碎石、角砾状,有的呈粉末泥土状
等级
地质构造作用特征
节理不发育
节理(裂隙)1-2组,规则,为原生型或构造型,,为密闭型。岩体被切割成块状
节理较发育
节理(裂隙)2-3组,呈x型,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多为密闭。部分微张开,少有填充物。岩体被切割成大块状
节理发育
节理(裂隙)3组以上,不规则,呈x型或米字型,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大部分微张开,部分张开,大部分为粘性土填充。岩体被切割成块、碎石状
节理很发育
节理(裂隙)3组以上,杂乱,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微张开或张开,部分为粘土充填。岩体被切割成碎石状
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划分
⑸ 特点
◆给出了单线隧道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
◆尚未考虑地下水和地应力。
地下水状态的分级表
级别
状态
渗水量[L/(min·10m)]
Ⅰ
干燥或湿润
<10
Ⅱ
偶有渗水
10~25
Ⅲ
经常渗水
25~125
围岩基本分类
地下水状态分级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Ⅰ
Ⅰ
Ⅱ
Ⅲ
Ⅳ
Ⅴ
—
Ⅱ
Ⅰ
Ⅱ
Ⅳ
Ⅴ
Ⅵ
—
Ⅲ
Ⅱ
Ⅲ
Ⅳ
Ⅴ
Ⅵ
—
初始地
应力状态
主 要 现 象
评估基准
(Rc/σmax)
极高应力
:开挖过程中时有岩爆发生,有岩块弹出,洞壁岩体发生剥离,新生裂缝多,成洞性差
<4
:岩芯常有饼化现象,开挖过程中洞壁岩体有剥离,位移极为显著,甚至发生大位移,持续时间长,不易成洞
高应力
1 .硬质岩: 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岩爆,洞壁岩体有剥离和掉块现象,新生裂纹较多,成洞性较差
4-7
:岩芯时有饼化现象,开挖过程中洞壁岩体位移极显著,持续时间长,成洞性差
围岩基本分级
修正级别
初始地应力状态
Ⅰ
Ⅱ
Ⅲ
Ⅳ
Ⅴ
极高应力
Ⅰ
Ⅱ
Ⅲ或Ⅳ
Ⅴ
Ⅵ
高应力
Ⅰ
Ⅱ
Ⅲ
Ⅳ或Ⅴ
Ⅵ
(六)问题及研究方向
指标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如何做到准确、方便、好用?
⑴发展物探手段,增加定量指标。
⑵发展分析理论
模糊数学~围岩分级;
隧道位移~围岩分级;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围岩
岩体工程与岩体力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