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
正午太阳高度
中学地理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其次课时)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及其应用一、教材的影长,如图所示:H为正午太阳高度L为楼距h为楼高公式为:h/L=tanH。
⑶热水器夹角的调整: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推断α+H=90°H=90°-两地的纬度差则α=|地理纬度-直射点|(四)思索练习见学案:北京的热水器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多少?是什么节气?最小夹角为多少?是什么节气?一年中调整的最大幅度为多少?试推出。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公式和应用,都是重点内容,肯定要驾驭其规律,理解敏捷运用。(五)课下作业见学案:30°N处,楼高为25米,楼距为25米,则一年中约有几个月拦住太阳光?预习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和四季与五带的更替。课堂小结:本节课重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通过其应用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学问。十、教学反思:学生正确运用理论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须要用更干脆的方法去培育。
等太阳高度线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改变;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驾驭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渐渐降低。依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推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留意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假如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假如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肯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假如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详细数值而推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假如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该图的节气应当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始终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B.乙C.丙D.丁
图2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写出E点的地理坐标
第 7 页
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