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心包经为什么能排积液姬竞竣“循经指压疗法”创始人陈玉琴老师说:“癌症病人一律都是死在心力衰竭上面。心力衰竭,就是心包积水(即现代医学讲的“积液”, 下同) 越来越厉害, 心脏就没有搏动能力了。”(引自她 2008 年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讲座——“解析循经指压疗法”。)她说:“压心包经的要穴膻中,心包的积水一出去,这个人就能得救。”不但心包积水可以压出去,“膻中穴压了以后, 原来腹水满满的透不过气来,压一个礼拜到两个礼拜就可以下床。”(出处同前) 陈老师还介绍了两次验证的结果。一次是她和复旦大学的费伦教授在上海第六医院共同做的,患者是复旦的一位女教授, 她胸闷、气急、四肢无力。指压半小时,经核磁共振仪前后检查确认,排出心包积水 29% 。另一次,是费伦教授和第六医院共同做的, 患者是一位心包积水严重的癌症病人, 指压一次后, 排出积水 50% 。陈老师从自我治疗胃癌开始, 到帮助他人解除各种慢性疑难病症的痛苦, 至今已近 30年, 她的“循经指压疗法”也已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运用,并因此获得了健康,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一大贡献。我对此深有体会深怀感激,自 2007 年初到现在坚持指压三年多下来,使微命得保。并且她所讲的,压每一条经都可以排出相关脏器及循经路线上的积水,以及水声的变化和各种体征,都得到了切实的验证。所以我想,既然有了确凿的事实,那么能不能从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中找到一些线索, 加以说明,使更多的人相信、理解和接受?下面介绍一些我对此的学习和思考,供朋友们参考,诚请专家指教。一中医的相关论述《素问· 经脉别论》讲:“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行”。这是《素问》对于人体中水行路线的重要论述, 意思是: 汤水和食物吃到胃中,经消化以后,再通过脾的运化(脾含胰腺,胰腺日分泌含多种酶的消化液 1. 5L ,分泌多种激素参与机体几乎所有代谢), 水就到了肺, 肺又把水输送到了膀胱。就这样营养物质( “精”)也就通过十二经脉的多个层次( “五行并行”) ,随水输布到了全身,以发挥其多种作用。由此便产生了“脾运水”,“肺布水”的论断。为了便于思考,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经脉”。我们的古人是站在系统观的高度来认识人体的,就是钱学森院士定义的“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国人体科学》1卷2期“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古人把人体按功能概括成 12 个大系统, 分别以脏、腑的名称来命名, 譬如脾经、肺经、心包经等。脾经、肺经、心包经等是指人体的大功能系统,不是单指形态学的脾、肺、心包等器官, 也不和解剖学、生理学所讲的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具体对应, 但完全包括它们的功能。广义讲的“经脉”又是范指, 它包括“经络”、“经水”、“经筋”、“脉”。“脉”( 也称“经脉”, 是狭义的)。这样看来, 是否十二条经脉, 又各有不同的几个层次?经络、经水、经筋、脉等就是这些层次?但除“经络”层次外, 其他层次也可能和解剖、生理学讲的系统有更多关联性。现代经络研究的成果已有所证实。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条经络确有“天、人、地三个层级”,并通过对胃经“地层”的研究发现,经络的位置在结缔组织构成的骨间膜上, 具有光纤的特性, 穴位点有钙、磷、钾、铁、锌、锰、铬七种元素富集, 高出非穴位点 40~ 200 倍, 且穴位上存在“组织液流场”, 使本来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呈“并行线状”,“平行于经络”(转引自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第一版) 。还有研究报告称“人体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淋巴等交织而成的复杂体系”,是“超解剖的功能结构”。据此, 有理由可以将“五行并行”解读为十二经脉各有“经络”、“经水”、“经筋”、“脉”等多个不同层次相伴而行,“水经”即为其一。当然这里讲的“五行”也是一种泛指, 有功能全面之意。这样,对《灵枢》的论述也就好理解了。对人体中水的输布运行,《灵枢· 经水》讲:“经脉十二者, 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 如环无端”。这就已讲清了, 十二个经脉系统中包括有 12 条经水, 每条经水都联络着一个脏或一个腑, 并环绕全身首尾相连,以接纳体内的水顺经而行。而体内的水,外有来源内有接受的场所,构成了遍布全身的循环水道。二现代医学理论中的水道生理学在讲到组织液的回流时称,淋巴管系统是组织液回流入血液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重要到什么程度?正常成人安静状态,每小时约有 120ml 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全天总量约有 2L ~ 4L 相当于全身血浆的总量。淋巴回流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说到淋巴系统又不得
压心包经为什么能排积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