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变迁.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变迁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变迁
摘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邹德侬教授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一书中将中国现代建筑师的群体特征总结为:中庸而辩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创作中保有的传统情结和文化使命、高超的设计技艺和折衷的倾向、群体性封闭的建筑创作个性、封闭环境中自发探索现代建筑、建筑创作广有成就的地域品格以及形象思维重于建筑理论的思辨等若干方面。
本文将以时间线索为轴,以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为例,围绕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及其分别在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上的体现,进行梳理并加以论证。
关键词:中国现代建筑北京十大建筑时代性与地域性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国庆献礼与艰难探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迎宾馆(笔者注:即钓鱼台国宾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等。
这一时期的北京十大建筑,采用了“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的工作方法,集全国建筑精英之力在十个月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首先,在建筑艺术上,建筑师保持活跃的建筑思想与多样的创作思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在建筑技术上,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中的运用得到了比较有探索性的尝试,这在当时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相对落后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实属不易的。
由老一辈建筑师张?主持设计的民族文化宫(图1)时至今日仍广受好评。民族文化宫是供我国各民族同胞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其中“设有展览馆、文娱活动设施、图书馆及含有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设备的会议厅,总建筑面积30770平方米,主楼1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整体采用折衷主义的建筑手法,墙体为白色,顶部采用孔雀蓝琉璃,显示出宁静优雅与众不同的审美特征。


图1 民族文化宫

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开放交流与现代初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包括“北京图书馆新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央彩色电视中心、首都机场候机楼、北京国际饭店、大观园、长城饭店、中国剧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地铁东四十条车站”[]等。
这一时期的北京十大建筑,尽管涵盖领域涉及广播、会展、交通、餐饮、园林、艺术、纪念等功能。
首先,在建筑艺术上,设计风格中已鲜见以往政治意味过于强烈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设计思路。
其次,在建筑技术上,中央彩色电视中心的主楼采用筒中筒结构,达到了抗震的九度设防标准;长城饭店(图2)采用全玻璃幕墙作为围护结构,不仅是材料运用上的大胆革新,而且十分接近当时的国际建筑潮流;总的来说,这些技术上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条件改善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的,这也为建筑师开拓创新设计理念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图2长城饭店

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协调环境与技术新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塔、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亚运村、新世界中心、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首都图书馆新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北京恒基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