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沈从文的脚印走进凤凰
施宁
我是从沈从文那里知道凤凰、了解凤凰的,是沿着沈从文作品的字里行间走进凤凰的。
是湘西这片大山深处的土地,哺育了这位文学巨匠。他的血管里流淌着多民族的血脉,神奇多情的凤凰赋予了他一种热情、浪漫而又爱美的诗人气质。他在那里上小学,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更多地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山川林木、五行八业皆是他的课堂,商贩工匠、士兵水手皆是他的老师。十四五岁投入行伍生涯,辗转千里湘西,看尽土军视杀人为每日功课、敲诈勒索为寻常生活的世相,却依然从乱石堆般的生活中吸取人生的无穷智慧,铸就了一颗毕生热爱故乡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在他的笔下,故乡的青山碧水雄伟秀丽,还有那些豪放的商人、传奇的士兵、可爱的水手、多情的女子,无一不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令人心驰神往。
今日凤凰
凤凰古城坐落在青山的环抱之中,清澈的沱江穿城而过。站在凤凰大桥上眺望古城,历经数百年风雨,红砂石筑起的北门城楼、东门城楼,以及连结两楼的城墙依然耸立。北门楼往下,是一排新旧不一的吊脚楼,如今多数变成了私人旅馆,临江的一面家家都挂出红灯笼招客,对岸是粉墙黛瓦、飞檐斗角的民居,皆是酒肆茶楼商铺。沱江从虹桥风雨楼下缓缓流过,桥下的迴龙潭为江湾深潭,那里有古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吊脚楼群。迴龙阁的最高处是国画大师黄永玉的私宅夺翠楼,此处原先只是一处废弃的斜坡,却被他雕琢成一座璀璨夺目的艺术精品。这片景区连同江面另一侧的万名塔、遐昌阁、万寿宫,构成了一幅凤凰古城最具诗意的画卷。
走乏了,坐在北门码头的石板上歇息,沐浴着暖春午后的阳光,身心俱觉舒展。看山看水看封火马头墙的建筑,看从早到晚不息的游船载客顺流而下,看包着格子布花帕的苖族妇女织花带、卖手工艺品,看无数美术爱好者在此写生作画……忽然,听到身边有点动静,一回头,只见光溜溜的大石头上趴着个一丝不挂的男孩,身上湿漉漉的,头发上还在滴水。忙问:小朋友,你多大了?十岁。上几年级?二年级。你的衣服呢?他往石头下一指,随即转过了脸,用目光朝江里去寻找他的伙伴了。我看到了压在一块砖头下的衣服,也分明看到了一个小沈从文,将近一个世纪以前,那个经常逃学,在城里城外尽兴游逛的调皮大王。
顺着这个男孩的目光望去,沱江水位于桥面之下一人多深处,桥脚下的石墩旁,聚集着六七个女孩,也是十来岁、或十一二岁的样子,照样一丝不挂,有一两个斜挎着一串可乐雪碧矿泉水的空瓶——大约是充当救生圈用的,稍大的两个穿条短裤,在水里欢快地扑腾着,时不时憋一口气潜下去,摸上几粒螺丝或一两只小蟹,掷进小筐里,全然无视游客们惊讶的目光,还有相机的镜头。疯
够了,解开滴水的马尾辫,搓上洗发水,又跳进江里快活一阵,坐在桥墩上晒干了,套上衣裤,轻巧地翻上木桥,笑闹着离去。再过一会儿,浣洗女也完成了劳作,将背篓举上桥面,手脚并用,四五十岁的女人照样利索地攀上桥面,朝家中走去。
夜色笼罩下的凤凰比白天更有情调、更为迷人。几百间餐厅、咖吧人头攒动,充满苖区风情的银饰、扎染、织锦、花带、服饰鞋帽店铺鳞次栉比,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我坐在旅馆临江的廊子里,侧耳倾听从小舟上传来的悠远悦耳的苖歌,观赏霓虹灯下不夜的古城风姿,还有江面上轻轻揺曳的数百盏粉红光点的荷灯,带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向下游缓缓飘去。
心中的圣地
一夜风雨在清晨嘎然而止,天空大地林木显得分外明净。一大早,我就沿着江岸向下
沿着沈从文的脚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