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及其塑造.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及其塑造
 
 
刘 英
内容Reference: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足够鲜明,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吸引读者的眼球,还可以起到解读和剖析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形象影射
那么,罗贯中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真实”的曹操呢?他对曹操有什么特殊感情么?他又是以怎样的手法来塑造曹操呢?下试述之。
有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学者提出“尊刘抑曹”之说,说罗贯中在撰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刻意把刘备的优点放大而隐藏他的缺点,又刻意把曹操的缺点放大而隐藏他的优点,即尊崇刘备而贬抑曹操。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不完全赞同。[]根据上述分析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笔者认为罗贯中塑造曹操的“真”,是因为他喜欢真实的曹操,并想借曹操来影射自己。
“尊刘抑曹”说中,“尊刘”是不错的,然而“抑曹”确是有待商榷。《三国演义》中的众多人物,以曹操的形象最见真,最见作者的抱负与理想。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当时天下的局势也和东汉末年时期一样,群雄并起,各地军阀混战不已。因此,“尊刘”思想的确立是十分正常的。在那个群龙无首的年代里,只有确立了一个“正统”,才能够师出有名,天下归心。因此罗贯中顺应
形势,以“尊刘”表达其遵奉正统的思想。然而,罗贯中并不抑曹。据学者考究,罗贯中是个有志于仕的人。也就是说,他渴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并使自己像曹操一样可以南征北战、纵横天下、名垂千古。换句话说,他塑造曹操就是影射他自己。因此,他的《三国演义》之中处处与曹操充满惺惺相依之感。他一方面满足那些“正统人士”的需要,把曹操描写得“邪恶”一些,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把曹操的形象丑化,所以他对曹操的下笔总是恰如其分,不过分褒扬,不过分贬抑。然而如果考虑到当时世人的“正统”思想的话,在那个急求“正统”的背景下,罗贯中能够如此描写曹操,不能不说是他因为喜欢曹操这个人物所以才促使他这么做的。因为只有喜欢一个事物,才会怜惜它。
在现实需求与理想的矛盾下,罗贯中选择还原真实的曹操,并尽可能地加入一些来自民间的关于曹操的故事(如煮酒论英雄),使曹操更具两面性,以分别满足各方的不同需要。仅以《邺中歌》为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收录了《邺中歌》作为对曹操一生的总结和功过的评价,收录这首诗,确实是用心良苦。这首诗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客观的。最后两句是:“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这两句最见罗贯中的心声,他讥笑当时那些自以为了解曹操的士大夫其实什么也不懂,而真正的英雄是曹操。
了解了罗贯中塑造曹操的目的之后,有必要再谈一谈罗贯中是如何通过塑造曹操这个形象来影射自己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无论如何的真,都脱离不了其本质——他始终只是个虚构出来的文学形象,尽管这个文学形象带着诸多的事实。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文学形象的含义。文学形象是由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审美感性形态,是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而创造出来的渗透着作家思想感情的具体、生动、真实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情境。文学形象主要表现在人物上。
以此分析,一个作家,若没有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就不能很好地创造出一个生动、具体的文学形象。罗贯中生活在乱世,又渴望自己能像曹操一样纵横天下、建功立业,因此,他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的形象,便很好地影射出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及其塑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