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水利未来发展道路探讨进入 21 世纪,就水利行业的发展,议论十分活跃。其原因是: (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水利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水利行业相对落后的现状,已暴露出日益严重的水问题。这些都迫使水利行业必须加速改革进程,尽快实现现代化。汪恕诚部长在 2000 年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的水利要由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 转变为可持续水利。”这也是水利行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和改革方向,实现中国水利现代化是当代水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一、水利现代化的道路水利建设的现代化是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因此水利行业现代化首先要满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对水的各种需求。但是, 水资源是有限的,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水利行业的现代化还表现为能清楚地认识水的基本规律, 引导社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控制不合理的需求和消费。 2 纵观人类社会对水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过五个阶段: (一)以防洪建设为主的阶段人类社会要求发展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特别是人类开始在水域周边定居之后就必须进行防洪建设。一般是堤防、城墙、城区排水系统等,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不断提高防洪建设水平。(二)以供水建设为主的阶段人类社会防洪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之后, 经济就会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水的供需矛盾就日益突出, 这时各种引水、配水等供水系统的建设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越发展,要求供水能力和保障率越高。(三)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的阶段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供水量越高,排污量增加,水域的污染将造成重大社会问题。因而水资源保护、改善水域水质等水环境建设将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 3 (四)以景观建设为主的阶段在水质问题基本解决之后,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事业的发展, 人们会对水域周边的景观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 以水域空间管理, 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空间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将首先在城市周边地区得到发展。(五)以生态修复为主的阶段随着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的增强,人们重新审视自然水域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要求恢复水系自然生态功能的呼声越来越高。水域不仅要清洁、美观, 而且要求水域生机盎然。即回归自然、修复水域的生态系统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水系管理的主要内容。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水利建设所表现的相应内容也有所不同。欧、美、日等发达后,在 70 年代重点进行水资源保护, 80 年代抓水系景观建设, 90 年代抓水系生态修复,水利发展的阶段性表现比较清楚。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而前一时期由于水利建设投 4 资不足, 问题积累较多, 在现阶段表现的发展阶段性不十分清楚。在防洪方面城市防洪标准较高,大江大河可防中、小洪水; 在供水能力方面北方缺水严重, 江河断流, 但地下水开采能力较强, 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 水域污染已十分严重, 流经城市的水系普遍呈严重污染,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在一些大城市水系已开始景观建设, 但水质普遍较差; 水系的生态修复问题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进入21 世纪, 人们对水利建设的要求应当是全方位的, 可以预计在 21 世纪的前半段, 人们将会要求恢复碧水蓝天、山川秀美, 要求水系恢复良好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而我国水利现代化要求我们进行大水利建设,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水利五阶段的跨越。二、水利现代化的内涵首先,中国水利现代化是为满足中国现代化对水利的需求。即在保障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引导和控制各行业的用水需求,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以满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水资源的总体需求。其基本途径是通过以流域为单元的国土综合整治和强化流域管理, 提高流域国土的安全度、舒适度和富裕度。 5 其次,中国水利现代化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包括:继承我国数千年水利建设的遗产, 发扬真正适合我国江河自然特点的智慧和经验; 引进国外的经验和技术要适合中。总之, 中国水利现代化是要满足中国现代化对水的需求,符合中国人的水文化和水意识。同时,水利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是与传统水利相比较, 要充分体现进步; 一是与国际现状相比较, 在总体上应当接近。水利现代化应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观念现代化对于当代社会与水有关的各种先进观念和科学结论应当充分融入水利建设和管理理论之中, 在观念上充分吸收和利用人类最科学、最先进的智慧。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水和谐共处、湿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流域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等。(二)技术现代化 6 首先应当掌握和了解国际水利建设领域内最新的水文、勘探、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进展, 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和财力, 引进或吸收必要
中国水利未来发展道路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