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发表者:陈清汉3626人已访问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应用解剖:腓肠神经属于皮神经,其营养血管除了供应神经本身外,向周围皮肤 提供血供。近端起自腓肠动脉。至远端和腓动脉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发表者:陈清汉3626人已访问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应用解剖:腓肠神经属于皮神经,其营养血管除了供应神经本身外,向周围皮肤 提供血供。近端起自腓肠动脉。至远端和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的穿支形成丰富的吻合。 为采用逆行皮瓣提供了解剖基础。
皮瓣设计
线:以外踝和跟腱之间中点至胴窝中点的连线为轴线(即腓肠神经走向),
点:踝上5~7 cm处为轴点。此多为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在踝上与腓动脉穿支形 成穿支吻合部,因此应将轴点改至有血流部位,并将轴线修改至轴点与胭窝下界中 点之间的连线上,以保证皮瓣的血运。依所要修复的创面大小及蒂长度,在轴线 两侧设计皮瓣。依创面形状及大小在供区轴线上设计皮瓣。皮瓣大小比创面尺寸 放大约10%〜15%,皮瓣供区应位于小腿后侧近、中段。最大可切取16cmX9cm.„
皮瓣切取
使用气压止血带,不驱血或者部分驱血有利于辨认小隐静脉。采用逆行法切取皮 瓣,先切开皮瓣近端至深筋膜层,显露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近端,再切开皮瓣两 侧皮肤至深筋膜层,并结扎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近端和小隐静脉,自深筋膜下 向蒂部分离,掀起皮瓣。注意固定不使筋膜和皮肤分离。在皮瓣近蒂端切开皮瓣 至旋转点之间的皮肤,于真皮下向两侧分离各约2〜3 cm宽后,以腓肠内侧皮神
经及其营养血管蒂为轴心,将其两侧1. 5-2 cm宽的皮下脂肪组织和深筋膜保留 于蒂部内 自深筋膜下分离至外踝上约5〜7 cm处皮瓣旋转点,在旋转点附近观 察吻合支位置,避免损伤。在小腿中上部,腓肠神经分为腓肠内侧及外侧皮神经, 相距约3 cm,其中腓肠内侧皮神经行于深筋膜深面,皮瓣面积小时,腓肠外侧皮 神经可不包含在皮瓣或蒂内,即形成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筋膜蒂的逆行皮瓣,经 开放隧道皮瓣转移到受区,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
手术要点、注意事项
增加皮瓣筋膜蒂的宽度,不小于3〜4cm,因为踝关节周围有胫前、后及腓动 脉等3支动脉和伴行静脉分支相互交通构成踝关节周围血管网,增加蒂部的宽度即 增加了蒂部血管的数量,这样既保证了皮瓣的动脉血供,也利于其静脉回流。
保证蒂部的宽松,行开放隧道并根据创面位置选择合适的旋转方向和旋转点, 防止蒂的扭转。
供区创面植皮打包及术后包扎时,要避免蒂部受压。
防止蒂的牵张,适当将皮瓣筋膜蒂设计长一些,防止牵张危及皮瓣血供。
保证蒂旋转点高度,防止过低损伤腓动脉穿支,影响血供。通过上述措施能够 切取较大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使该皮瓣的修复范围更大,克服了以往 认为该皮瓣不能切取较大而应用受限的问题。
该皮瓣的旋转轴是外踝和跟腱中点和胭窝中点连线。
逆行皮瓣的旋转点不得低于外踝上5cm。
术前仔细用龙胆紫标记旋转轴,旋转点,测量旋转点到伤口的距离,同时测量出皮 瓣蒂的长度,和皮瓣的部位,大小,-1 cm 。
蒂部切取时,要带一些筋膜(2--3cm),以防止损伤营养血管。采用明道转移 更安全一些,一定不能使蒂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108 KB
  • 时间2022-06-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