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俞孔坚批判中国城市美化运动内容摘要无论是北方大都市, 还是南国小城, 无论是新建小镇, 还是千年古都, 许多城市都为建设纪念性和展示性景观大道而大兴土木。它们往往以欧洲的巴洛克城市景观大道为模板, 强调宽广、气派和街景立面的装饰。对此, 俞孔坚深感忧虑...... 无论是北方大都市,还是南国小城,无论是新建小镇, 还是千年古都, 许多城市都为建设纪念性和展示性景观大道而大兴土木。它们往往以欧洲的巴洛克城市景观大道为模板, 强调宽广、气派和街景立面的装饰。对此, 俞孔坚深感忧虑。景观大道是作为车流干道来设计的,对步行者是一道危险的屏障。隔断道路两侧的交通,功能交混、复杂,导致城市功能的效率低下; 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和纤细的肌理; 拆迁大量居民, 耗资巨大, 丢弃传统风貌, 破坏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 导致场所性与认同感的丧失。由于其纪念性追求, 两侧往往要求布置大量公共和文化性建筑, 但这些建筑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 在相当长的时段内,景观大道名不副实。这样的景观大道与“亮化工程”相结合, 古老的街道、行道树被霓虹灯和各种装饰物所替代。 2 对于大量城市广场的出现,俞孔坚不以为然。许多广场往往不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目的,而是把市民当作观众,广场或广场的雕塑,广场边的市府大楼却成为主体。如果不在空中, 广场优美的几何图案难以欣赏。广场以大为美、以空旷为美、以不准踩草坪为美, 以花样翻新、繁复的几何图案为美,全然不考虑人的需要和安全,为广场而广场。城市中心的广场力图将商业活动、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斥在外, 以追求纯粹的形式美。无树荫供人遮阳, 无座椅供人休闲, 热衷于抛光大理石和花岗岩铺地, 市民却举步维艰, 雨雪之后,更成为不敢光顾之地。金玉堆砌、以贵为美。把材料的价值与广场的质量视为同一, 将户外广场当作室内厅堂来做———刨光的花岗岩地面, 精雕的汉白玉栏杆, 修建大型喷泉、华灯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机关, 没有场所性和地方性特色。俞孔坚说, 这实际上是对城市形象和地方精神的污染。城市中心地带拆迁量巨大,投资动辄数以亿计,成千上万人离开故土, 社会结构遭到破坏。除此之外, 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俞孔坚说,普通人是城市的主人,在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中应该得到关怀。场所、景观, 离开了人的使用, 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整治”和“美化”, 也受到了俞孔 3 坚的抨击。在他眼里, 城市河道是一条生态廊道、遗产廊道、绿色休闲通道, 是城市景观界面和城市生活的界面。在“美化”的旗帜下,许多工程都是错误的。概括起来有 9 个方面: 一、水系被当作排污通道、垃圾场面遭污染、被遗弃。二、河床被掠夺性开采,美丽的河道面目全非,危及河道安全。三、河道被道路和建筑所侵占。四、裁弯取直。片面强调河道一时的行洪能力。而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有灵气, 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削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五、大江南北的城市水系治理均为水泥护堤衬底,堤岸寸草不生, 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水、土、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被彻底破坏,生物无处安身。六、高坝蓄水, 变流水为死水, 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 影响下游河道景观, 生境遭到破坏, 丧失水的自然形态。七、有的将明渠变成暗渠,上筑马路或建筑和“美化”工程, 尽管水在流, 结果使城市环境的美化和生
俞孔坚批判中国城市美化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