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设计背景:《氯气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专题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节课的黄绿色。
实验验证:氯气溶与水。
提出问题:氯气溶于水,到底它在水中的溶解性怎样呢?
多媒体动画演示:在20ml的针桶里先吸取10ml氯气然后再吸取3ml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还剩余4ml的氯气。
结论:常温下1体积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
这样通过定性到定量实验使学生对氯气溶于水有个深刻的理解。
问题②、氯气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学生猜测,有两种可能:不反应;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从元素的守恒的角度去分析,去推测。
推测结果:氯水中可能含有的分子有:水分子、氯分子等;可能含有的离子有:H+ Cl-等
[情境深化]:如何检验可能含有的Cl-和H+呢?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实验方案归纳如下:
(1)检验Cl-的实验设计方案:
往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2)检验H+的实验设计
学生甲:用紫色石蕊试液;
学生乙:用pH试纸.
学生丙:向碳酸盐固体或溶液中加入氯水,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学生丁:向氯水中加入铁钉、铝条、镁条等较活泼的金属、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变化.
实施实验方案、验证推测的可靠性:
供选用的试剂:氯水、稀盐酸、石蕊试液、pH试纸、AgNO3溶液、稀硝酸、镁条。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生1: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说明氯气与水有反应发生并且有酸生成;
生2:加镁条的试管中有无色气泡(进一步,说明氯水中有H+);
生3:在加AgNO3溶液、稀硝酸的试管中观察到了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还有Cl-)。
因势利导,深化讨论
将加石蕊溶液的试管振荡,又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探究实验]
生: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红色变浅,并且逐渐消失,溶液中有使颜色褪色的物质。
[设疑]
师:这种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什么?水和干燥的氯气有漂白作用吗?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应该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对不对?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是不是盐酸使氯水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
学生实验:
(1)往滴加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品红试液。
现象:不褪色。
结论:说明盐酸没有漂白性;
(2)往干燥氯气集气瓶的上方放入一半湿润一半干燥的红纸条。
现象:结果湿润的一半褪色,干燥的一半不腿色。说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不是Cl2本身;
信息提示:次氯酸(HClO)能使染料等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于漂白.
结论: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Cl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HClO。
小结:氯气与水的反应,反应的产物是次氯酸和盐酸且反应具有可逆性。
板书:化学反应方程式:Cl2+H2OHCl+HClO
归纳小结:氯气溶与水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实验深化、发展知识
教师实验:往新制氯水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新制的氯水褪色
提出新问题:为什么新制的氯水会褪色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并进行学法指导。
Cl2+H2OHCl+HClO……(1)
NaOH+HCl===NaCl+H2O ……(2)
NaOH+HClO===NaClO+H2O……(3)
(1)(2)(3)相加得:Cl2+
2NaOH===NaCl+NaClO+H2O
板书:Cl2+ 2NaOH===NaCl+NaClO+H2O
知识巩固
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说明: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思考:漂白粉放在敞开的容器中,是否会质,若会变质,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完成反应方程式。
我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把教学内容逐步进行细化分解,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氯气、学以致用,体现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基本远离生活,用框架体系支撑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训练人们的思维,在加上为了应对考试常常是把化学知识剥离出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造成教学内容枯燥,很多同学对化学学习便慢慢缺乏了兴趣,又因一部分化学理论的抽象性而使部分同学望而却步。化学知识是有血有肉的,应将化学教学的触角伸向生活和社会实践,使化学知识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