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2
《蜀相》说课稿
阳山中学 高二语文组
一、说教材
1、说教材
《蜀相》
2
《蜀相》说课稿
阳山中学 高二语文组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蜀相》选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习这册教材有利于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本教学单元的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不仅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还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而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本首诗正写于他诗风最具代表的晚年时期,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范文,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明确杜甫诗歌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色。
3
2、朗读诗歌:
(1)请个别学生朗诵诗歌
教师点评: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
(2)再请学生集体朗读全诗。
(三)、品味探究
1、自主学习:
(1)、找出首联、颔联描写的景物,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展示幻灯片3)
提示:①“柏森森”,营造武侯祠寂寞荒凉、肃穆安谧的气氛;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手法:借景抒情
②碧草映阶,黄鹂隔叶: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先贤的功绩渐渐被人遗忘,这是何等凄凉伤感。这正像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但知音者却少,体现出诗人的寂寞之情。
提示:自”,独自,自顾自地。“空”,徒有。
手法:乐景衬哀情
(2)、结合颈联简要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展示幻灯片3)
提
《蜀相》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