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法留置时间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影响
雷 涛,王文胜,庞 娟,苑莹莹 [摘要] 目的:探讨三管法(胃肠减压管+肠内营养管+吻合口周引流管)时间的长短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三管法留置时间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影响
雷 涛,王文胜,庞 娟,苑莹莹 [摘要] 目的:探讨三管法(胃肠减压管+肠内营养管+吻合口周引流管)时间的长短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术后采用三管法,即胃管留置术后8~14 d,持续胃肠减压,同时经肠内营养管,安置吻合口周引流管,设为观察组;其余20例患者于术后5~7 d拔除胃管并进食流质饮食,同时置经肠内营养管、吻合口周引流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1/20),%(3/20),P<。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适当延长胃肠减压的时间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关键词] 三管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口瘘
[中图分类号] R65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183-0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头颈部癌、壶腹部癌,十二指肠癌及胆管下端癌的典型手术方法,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由于手术复杂且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十二指肠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它引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紊乱,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理上十分棘手。至今病死率仍高达25%以上[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置管是常规护理措施,其有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现对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行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三管法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4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28例(70%),黄疸20例(50%),发热24例(60%),上腹部饱胀不适16例(40%),消瘦、乏力10例(25%),腹部触及肿块4例(10%),恶心伴呕吐4例(10%)。该组患者中8例实施了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2例实施了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术后病理证实为胰头癌14例,壶腹部癌14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其中20例患者术后采用三管法,三管留置时间较长,均术后8~14 d,设为观察组。20例患者于术后5~7 d拔除三管,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种等方面均有可比性,P>。
方法
常规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后,游离胰腺残端约3 mm,从断面靠胰背部找到并游离出长5~10 mm 的主胰管,插入合适粗细的胰液引流管并缝合固定;将胰液引流管约25 cm送入空肠,胰腺断端与空肠前后壁内翻套入间断缝合固定;距胰空吻合10 cm处切开空肠,行胆管空肠吻合并置“T”形管缝合固定;行胃空吻合及空空吻合。术后采用三管法,即胃管经鼻、胃、空空肠
三管法留置时间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