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郭庆华这几天我在中国知网读了五篇关于小学教学的文章,每篇文章都给了我很深启发。一篇是刘红军的《让低年级语文活起来》,本篇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 低年级语文课课堂是怎样活起来的"。首先分析了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接着讲述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学生接受慢的困难和课堂经常出现的鸦雀无声的现状。然后说明了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探究, 把学生和书本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强调了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活跃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点, 教者决不能忽视。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 1.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2.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3.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4. 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当你教育学生时, 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形象教育”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无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说:“要学好语文,至少要养成这样一些好习惯: 要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语文老师一定要想办法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 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 把学生要读的书一部部装进学生脑子里去。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 给他们纠正, 补充, 阐发, 唯有如此, 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就练习了自己读书, 在课内的讨论阶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一旦养成了这种好习惯, 学生课外自然会去阅读更多的好文章和好书籍,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一篇是李新琴的《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李新琴说,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教学实践证明, 只要学生喜欢识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因此,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拓宽识字途径, 培养识字能力。教学中, 我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热情。一篇是路小斌的《优化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参与度”》, 路小斌认为,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当前, 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这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禁锢学生的思维, 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热情, 长期下去, 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 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 教师牵着学生走" 的教学现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 填鸭式" 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 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一篇是铁梅的《新课程理念怎样提高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这篇文章就新课程理念怎样提高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
中国知网论文学习小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