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黄连汤的妙用来源:张仲景配伍: 炒黄连、炮姜、炙甘草、桂枝各 24克, 人参 18克, 碎半夏 100 毫升,大枣 12枚, 水煎. 主治: 胸中有热而欲呕吐, 胃中有寒而冲痛. 方解: 和解之剂, 寓意类似小柴胡汤, 和解, 只是归经不同. 黄连汤【来源】《伤寒论》。【方组趣味记忆】姜贵人与黄老早下。解:姜指干姜,贵指桂枝,人指人参,与虚字,黄指黄连,老为甘草,枣为大枣,下为半夏。【汤头歌诀】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呕痛忘【组成】黄连 9克甘草 9克(炙) 干姜 9克桂枝 9克( 去皮) 人参 6克半夏 6 克(洗) 大枣 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 1 升,煮取 600 毫升。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功用】平调寒热,和胃降逆。【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方论】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方解】胸中烦热,欲呕吐,舌苔黄,乃胸中有热之见证;腹中痛,肠鸣泄泻, 脉弦紧系胃中有寒之见证。此证因胸热胃寒而致升降失司,方中黄连苦寒以清胸中之热;干姜辛温以去胃中之寒,二药合奏清上温下,平调寒热之功而为君。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温阳升清二药与共,使升降复司,胃肠安和而为臣。党参、大枣补中益气,共奏扶正以驱邪之功可为佐,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黄连汤【组成】黄连(去须) 1 两,干姜(炮)半两,艾叶(炒)半两,乌梅肉 3 枚。【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主治】小儿赤白痢,腹痛。【用法】上(口父)咀。每服 2 钱匕,以水 8分1 盏,煎,去滓取 3 分,空腹温服。黄连汤【组成】黄连(去须)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药子 1 分,吴蓝叶 1 分, 栀子仁 2 枚,犀角屑 1 分。【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主治】小儿血痢无度。【用法】上为粗末。 1-2 岁儿每服 1 钱匕,水7分, 煎至 3分, 去滓, 分温 2服, 食前服, 1日2 次。黄连汤【组成】黄连 2 两(去须) ,甘草 2 两,苦参 5 两,柳枝并叶 1 握。【来源】《圣惠》卷九十。【主治】小儿头面身体生疮,出黄脓水。【用法】上锉细,和匀。每用 3 两,以水 5 升,煮至 3 升,去滓,看冷热洗浴。即愈。黄连汤【组成】黄连( 去须为末)1字, 乳香(研)1字, 灯心 5茎, 杏仁 5枚( 去皮尖双仁,细研) ,大枣 2 枚(擘,去核) ,龙胆(为末) 1 钱,腻粉半钱匕。【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主治】肝经积热上攻,眼目赤肿疼痛。【用法】用水 2 盏,同煎至半盏,临卧时洗之。黄连汤【组成】黄连(去须) 1 两半,当归(切焙) 1 两,干姜(炮)半两。【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主治】肺疟心虚。【用法】上为粗末。每服 3 钱匕,水 1 盏煎至 7 分,去滓,临发时服。《伤寒论》 173 条说: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黄连汤由黄连 3 两,炙甘草 3 两,干姜 3 两,桂枝 3 两,人参 2 两,半夏
黄连汤的妙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