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
并发症
胰岛素皮下注射
疫苗贴片
留置气泡 技术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1
2
3
4
出血
硬结形成
低血糖反应
针头弯
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
并发症
胰岛素皮下注射
疫苗贴片
留置气泡 技术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1
2
3
4
出血
硬结形成
低血糖反应
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一、出血
预防及处理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充分,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若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瘀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者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二、硬结形成
预防及处理
选用锐利针头,注射点要尽量分散,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部位注射。
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慢,用力均匀,
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推积,可先用70%乙醇擦净后再消毒。
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50%硫酸镁湿热敷。③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1
2
3
胰岛素的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部位
无痛无针皮下注射
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
皮下注射的最佳部位
①腹部皮下注射:吸收快、吸收速度恒定、疼痛轻、注射方便、不受温度和运动影响,能有效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乐意接受的注射部位。
②上臂皮下注射:适合夏季,不用脱衣,注射方便,但自我注射容易过深,若达到肌层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③臀部皮下注射:由于臀部皮下注射吸收慢,适用于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其缺点是自己不能注射。
④大腿外侧皮下注射:由于此种方式需脱裤,外出时实在不是很方便,且冬季穿衣多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不太常用。
腹部皮下注射
①腹部皮下注射具有吸收快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因餐后高血糖需注射短效胰岛素的患者;
②腹部面积大,以肚脐为中心3厘米外均可注射,可分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象限,每个象限再分为60个注射点,每点相距1厘米,以每天注射两次计算,可用1个月,下个月再换个象限。如此,4个月轮换1周。由于上腹部吸收比下腹部快,为避免因经常变动注射部位引起胰岛素吸收的差异,导致血糖波动,可按着右上、左上、左下、右下顺时针方向转换;
③因腹部面积大可反复轮换使用,将有效防止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萎缩;
④腹部皮肤松弛,疼痛轻,容易注射,不用宽衣脱裤,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
无痛无针注射器
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
首次安装胰岛素笔芯需进行排气,针头需全部进入皮下,注射完毕至少停留6-10秒钟拔出,以利于胰岛素充分吸收,胰岛素笔注射注射针头需每次更换,避免反复注射引起感染及反复使用至其断裂与皮下。
“皮下注射接种”终结者:疫苗帖片 ——免疫保护能力更强
《每日科学》2010年7月19日报道 ——一种含有可溶入皮肤的几百个微小针头的新的疫苗帖片,无须医疗培训即可进行疫苗接种 —— 并且,针对诸如流感的免疫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疫苗帖片
排列有36个可溶解微针头的帖片放在手指头上的情形 帖片上的所有针头都只有微米刻度大小,针头内含有疫苗并可溶入皮肤;该帖片可完全取代皮下注射针头从而简化了免疫接种过程,同时也回避了后者的针头处置与重新使用问题。微针贴片帖上皮肤十分容易,允许在流感期间个人自我完成“注射”过程,大大简化了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免疫接种计划。
留置气泡技术
留置气泡技术是一种应用于肌肉注射的新方法,使用注射器抽吸适量药液后,~ ml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目的是使针头部位的药液全部进入肌肉组织内,预防拔出针头时药液渗入皮下组织,从而减低组织受到刺激的程度,减轻病人不适肌肉组织比皮下组织血液
护基皮下注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