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7课堂观察材料.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文组课堂观察课前会议记录时间: 2012 、 11、 21 地点:办公室主持人:姚永强参加人员:语文组全体老师主题: 《赵州桥》主要内容: 首先由授课人陶瑞老师进行说课。接下来, 针对陶瑞老师的说课, 由其他语文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特点, 采用“举一反三, 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 教师点拨, 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 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课文写赵州桥“美观”部分, 语言生动优美, 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与教法相适应, 采用“读读——画画——想想——问问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 陶冶情操。教学开始, 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这座桥到底怎么样呢?我们随着‘仙人指路’的方向去走一走, 看一看。”随即出示赵州桥的投影, 在古筝音乐伴奏下, 教师作解说。解说词为第一自然段内容。语文组课堂观察活动总结陶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一课, 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 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是一节扎实的常态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 重难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 执教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保证教学过程的扎实和教学效果的落实。 1. 重视字词训练:在开火车读词读到“爪”时,执教者出示字典里“爪”字读音、字义、有关的词,并让学生读词,加强学生记忆。又如开始指导学文时,执教者让学生明确“赵州桥是一座——桥”, 当学生给出“石拱桥”答案时, 执教者要求学生从字面理解“石拱桥”, 进而找出能说明石拱桥的语句, 层层铺垫理解, 再由此拓展初步感知基础上所做出的个性化理解( 雄伟的桥、古老的桥、美观的桥、名扬中外的桥)。 2. 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围绕一句话展开描写、承上启下、运用关联词的表达方法等,执教者都注意在课堂上渗透或训练。 3. 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上落实“听”“说”“读”的训练,布置了课后“写”的训练,如指导朗读“这么长的桥……”这个长句时, 执教者除了抓住字词体会, 还重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整节课上, 执教者多次运用范读、齐读、互评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4. 给学生提供想象思考感悟空间进行扎实的训练: 用阶梯教室的长、宽的倍数来想象赵州桥的雄伟。 5 .执教者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语言朴素、自然,循循善诱,使课堂显得亲切随和。听完陶老师讲的《赵州桥》一课, 给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整个教学流程中,教态自然, 提问清晰, 目标明确。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 并有着十分强的开放性。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又使学生在赏析、感悟中不知不觉地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朗读的指导, 而且读的形式非常多样——轻声读、同桌互读、教师范读, 配乐朗读、读与评结合、提示朗读要点等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赏、读、说、品、想、画、写的活动整合,启发学生在领悟课文的同时合作交流,不断进行发散式思考,不断在表达中完善自己的思维, 并从课文联系自身原有知识, 得到更深的体验。古

7课堂观察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158687
  • 文件大小84 KB
  • 时间201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