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谢客”的孩子伤自尊
赵维莉 刚刚过去的春节,您家里是不是有很多客人来拜访?您是否注意过,当大人们热烈交流、互相问候时,孩子们在干吗?作为家长,您是否要求孩子出来问好,随后就“赶”他们进屋,认为大人们之间的事情与小孩儿无关?您又是“闭门谢客”的孩子伤自尊
赵维莉 刚刚过去的春节,您家里是不是有很多客人来拜访?您是否注意过,当大人们热烈交流、互相问候时,孩子们在干吗?作为家长,您是否要求孩子出来问好,随后就“赶”他们进屋,认为大人们之间的事情与小孩儿无关?您又是否注意到,孩子被“赶走”时的眼神,您是否读懂了他们的心情?听听教育专家禹春老师怎么说。
被“赶走”的孩子您懂吗?
过年过节,走亲戚串门儿,是中国人流传多年的传统,尤其是在春节等这样的重大节日,走出去、请进来,大人们似乎忙得连轴转,哪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孩子呢?在很多家庭,孩子似乎是一个家庭的“炫耀品”,来了客人,赶紧出来见人、打招呼,被夸赞一圈什么真懂事、真听话,再被问及学习忙不忙,考试第几名,基本上就完成了“使命”,剩下的时间就是大人们的了,至于十几岁的孩子当然是被“赶”回房间了。您的家里也是这种情况吗?
禹春老师指出,家长们的“赶人”初衷也不难理解,总认为孩子还小,大人们的话题他们怎么可能听得懂,有时就算把孩子“勉强”留下,也不希望他们插嘴,甚至会对他们的发言嗤之以鼻,“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哪里有你说话的份儿?”殊不知,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成长,渴望探寻在他们看来神秘同时又充满诱惑力的成人世界,而家庭聚会则是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同时也是他们最希望也最渴望参加的,所以当他们被“赶走”时,心情当然是心不甘情不愿,甚至还有些“埋怨”,并付诸行动,希望通过一些“小破坏”如故意碰洒水杯,或是一次次地走出房门上厕所、找吃的,来引起大人们的关注,因为认为自己“并不小了”的他们自尊心被严重伤害了!
得不到尊重的孩子缺乏自信心
在很多家庭中,虽然以孩子为重心,但能做到把孩子放在对等地位来交流的家长少之又少,禹老师指出对于正在形成独立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在面对家长的约束、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是想要获得他们的尊重,让自己不再是家长的附属品,他们的思想、感受,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同或是理解。但这恰恰与已经习惯处于“命令”或“指挥”状态的家长们的支配心理相矛盾,当然就会产生所谓的“代沟”。
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不但能让孩子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认同感,也会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或是更多的挑战时,都能确切地表达自己,了解自己的所需,懂得在面对危险时保护自己,足可见其重要性。那么要怎么做到尊重孩子呢?
尊重孩子从敢于认错开始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尝试去询问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很多家长喜欢支配孩子去做这个做那个,对年龄稍小、自律性稍差的孩子来说,确实能帮助他们约束自己的不良习惯,但是对于十几岁、渴望独立的青少年来说,这样做只会加深亲子之间的矛盾。”禹老师建议家长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不妨先用温和的口气去询问孩子的意见,不要强行为孩子做主,就算孩子的选择可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要在合适的范围内让他们去“碰壁”,只有这样直接的
“闭门谢客”的孩子伤自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