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用于烧烫伤的疗效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药用于烧烫伤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4-0251-01
【关键词】烧中药用于烧烫伤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4-0251-01
【关键词】烧、烫伤创面;热力作用;蛋白质变性;渗出液;中药

烧、烫伤创面是由热力作用于皮肤和黏膜后,不同层次的细胞因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等发生变质、坏死,而脱落成痂,强热力可使皮肤甚至其深部组织炭化。烧、烫伤区及邻近组织的毛细血管可发生充血、渗出、血栓形成等变化。渗出是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结果,渗出液为血浆成分(蛋白质浓度稍低)可形成表皮、真皮间的水泡和其他组织的水肿。全身反应较小,较浅表的热烧伤除疼痛刺激外,对全身影响不明显。近年来,烧、烫伤创面常规用药及常规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1],传统烧、烫伤创面治疗仍采用干燥创面,全身或局部防治创面感染,在临床上多使用呋喃西林、洗必泰、磺胺嘧啶银及其他化学粉剂。其疗效不如自制中药配制的药剂(润湿药物暴露疗法)疗效好,现将自制烧、烫伤药剂研讨如下:

1 中药方剂的组成

处方:大黄300g,黄柏300g,地榆300g,乳香300g,赤石脂300g,蒲黄30g,冰片60g,共同研磨用芝麻油调成糊状(现用现调)。

2 适应证

自制中药方剂适合于不同种类的热力致伤创面,在致伤48h之内,清洁创面使用效果最佳。在致伤48h以后,因使用其他方法治疗而出现炎性反应的创面,只要清创彻底,并及时纠正发热等不适症状,然后使用本制剂,也同样可保证创面的一期愈合。
本制剂适应于烧、烫伤面积在5%或总面积不超过8%的浅Ⅱ度创面或5%以下深Ⅱ度散在性创面不超过1%烧、烫伤创面[2],特别适用于春、夏、秋温度较高季节治疗的病人。因烧、烫伤创面覆盖本制剂,可免去敷料包扎,直接半暴露,改变了以往常规凡士林纱或油类、脂类药物外用造成的包扎换药次数多、创面引流不畅、潮湿化脓等缺点。

3 使用方法

烧、%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修除腐皮并剪去水泡,对烧、烫伤创面在48h之内的用芝麻油和混合药粉调成糊状药物,均匀涂在创面上,然后盖上凡士林油布(避免污染衣物),尽可能暴露。每天在药物涂层补充给药,保持创面药物湿润。若烧、烫伤创面在48h以后,先清除创面分泌物,%氯化钠溶液冲洗后,再在创面上涂糊状药物。由于许多患者在早期创面处理欠妥,往往出现感染症状,对此类创面可多次补充给药,如用药出现痂下感染的,可行引流,再次给药,一般不会影响疗效。

4 讨论

此方剂具有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等作用。其中大黄、黄柏、地榆中的大黄蒽、地榆皂甙,黄柏碱等成分,对烧、烫伤创面的易感细菌,如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真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增强创面的抗感染能力;冰片中的龙脑脑及少量的油精、倍半萜等具有消炎、止痛

中药用于烧烫伤的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住儿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