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后中年期”的迷失
今年4月10日,我国著名的文化人陈逸飞倒在拍摄电影的片场,送医院而不治。医生的诊断是:由于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这天离他60岁的生日仅差四天。圈内的人知道,他是积劳积忧,“壮志未酬身先死”。
人生“后中年期”的迷失
今年4月10日,我国著名的文化人陈逸飞倒在拍摄电影的片场,送医院而不治。医生的诊断是:由于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这天离他60岁的生日仅差四天。圈内的人知道,他是积劳积忧,“壮志未酬身先死”。
陈先生不仅是著名画家、导演,而且全方位进军与视觉相关的行业,还是模特公司的老板、服装设计师、出版策划人、系列时尚用品的投资人,林林总总,承担的都是决策者和执行人的重任。
59岁,年纪已不轻。不论按何种年龄划分,即使按联合国最“先进”的年龄分界65岁才算老年,59这个年龄也算是“后中年期”了。
倒在“后中年期”的精英已经不少。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高科技园区工作的中关村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北京市人口的平均寿命低将近20岁,只有53岁。
这个年龄段的人,处在一个极突出的矛盾之中:事业、财富、权力都在上升,甚至处于巅峰,但内里的健康却在不可阻挡地下降。他们的“事业曲线”与“生命(健康)曲线”成了剪刀差。“后中年期”的人仍在气盛之年,羞于承认身体的衰退。积累的财富、骑虎难下的盛名又是一股巨大的异化力量,犹如那双在舞台上拼命旋转停不下来的“红舞鞋”,使人在旋转中迷失了自我,直至累倒。
处于“后中年期”的人们十分有必要从迷失中警醒。要使生命坐标上的两条曲线并行不悖,关键词是“积极退隐”。何谓“积极退隐”?一是修正人生目标,把“旋转”的加速度降下来,人不再拼命,“业”不再扩张;二是物色和培养接班人,让自己淡出江湖
人生“后中年期”的迷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