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因发病 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患者生命。
•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 血。
•上消化道岀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概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因发病 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患者生命。
•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 血。
•上消化道岀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 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岀血。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 岀血,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
病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食管疾病
胃、十二指肠疾病 肝、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全身性疾病
病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食管疾病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
•食管炎
•食管溃疡
•食管癌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
病因
胃、十二指肠疾病
•急性糜烂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胃动脉硬化
•胃血管发育不良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
病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计
肝、胆道疾病
•肝脏及胆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大量出血液流入十 二指肠,造成呕血或便血。
•如: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裂出血。
•胆囊,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胆囊癌,胆管癌 均可引起出血。
胰腺疾病
•胰腺疾病:急胰腺炎合并脓肿破裂出血、胰腺癌
病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全身性疾病
•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瘢、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疾病:白血病、再障、ITP
•尿毒症
•结缔组织病:SLE
•急性感染
•僉激苗关胃粘膜损伤:严重感染、休克、手术、 外伤、烧伤、脑血管意外等
•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岀血热、爆发性肝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临床表现
•呕血、黑便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氮质血症
•发热
•血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縣.
•呕血、黑便
• 1、僅丄消化道岀血的特征性表现
• 2、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取决于出血部 位、量及速度
• 3、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量大可为鲜红色 或伴血凝块
• 4、需与下消化道岀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黑便相 鉴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躅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 1、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 2、程度随出血量多少而异
• 3、表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在 80mmhg以下,呈休克状态;
• 4、老年人死亡率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临床表现
•氮质血症
• 1、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氮质血症
• 2、出血后数小时血尿酸氮开始上升,24-48小 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
• 3、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如尿素氮持续升高, 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出血未停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临床表现
•发热
• 1、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常岀现低热,一般不 超过38°C,可持续3-5天;
• 2、机制: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致体 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贫血、基础代谢增高
• 3、若发热超过39°C,持续7天以上,应考虑有 并发症荐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评估: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5ml以上,
•柏油样便:出血量50〜70ml以上;
•呕血: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
•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出血量超过 400^500 ml 时;
•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超过1000mlo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
上、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便血暗红或鲜红,无呕血
出血方式呕血伴柏油样便
稀不成形,大量出血时可 有血块
便血特点柏油样便,稠或 成形,无血块。
•鉴别要点上消化道出血 既往史多曾有溃疡病 肝胆疾患病史或 有呕血史
出血先兆上腹部闷胀,疼 痛或绞痛,恶心
下消化道出血
多有下腹部疼痛及
排便异常病史
或便血史
中、下腹不适或下 坠,无呕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治疗与护理
• 一、一般治疗
•二、病情观察
•三、补充血容量
•四、止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
消化道出血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