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良好教风,从评课做起.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良好教风,从评课做起良好教风,从评课做起论文关键词:良好教风, 评课时下“八股式”听课、评课充斥校园,听时敷衍塞责,评时互相吹捧,即便说点不足, 也是不痛不痒。认为评课是专家的事,至少也是老教师、资深教师的事。例如: 1. 重听轻评。一些学校人为规定教师的每周的听课节数, 教师为了完成任务, 只重视听课;也有些该评的课不评,一方面因执教者心里没底;另一方面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 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 敷衍了事。即使有的课评了, 有碍情面, 评课敷衍了事, 走过场。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 只唱赞歌, 不讲缺点。评议会上, 发言人少, 评议只有三言两语, 评课冷冷清清。 3. 平淡肤浅。有的听课者听的不认真, 一节课后, 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笔记上没写出什么, 当然也提不出意见和建议; 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 但多半是枝节问题, 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 4 .面面俱到。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 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5 .评“新”弃“旧”。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 评课时认认真真, 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显然这也是不妥当的。这样的评课, 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更不能从本质上促进教师的成长。所以有人提出“评课八忌: 一忌应付差事; 二忌百般挑剔; 三忌吹毛求疵; 四忌不懂装懂;五忌偏心偏爱;六忌固执己见;七忌片面性;八忌重优轻差。”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反省。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正确引导课改走向深入。对此, 学校应对公开课严格把关,每堂公开课后,要求全科组的老师进行认真的评课,大家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 尽管有时争论的很激烈, 但道理是越辩越明的, 大家都的确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 以此推动科组的教研氛围。评课不是为了衡量课的好坏,也不是评价这位老师的好与不好。我们是以这堂课为平台,以这堂课为话题来展开交流。执教老师谈谈课后的反思,听课老师谈谈听后的想法,大家相互交流, 相互帮助, 相互讨论, 在不断实践, 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中提高每位老师的专业水平。评课体现了教师成长需要有效引领,不仅包括教学技能、艺术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精神、教育本质认识的引领。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总结、完善和推广教学经验,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就是教研基地,教室就是教研室,教师就是教研员”。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滋养我们的教师,使得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这里就有一个评课者与被评课者之间怎么建立起一个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把评课、观课当作一种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交流, 发表观点, 大家都受启发。这样的评课文化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只有当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 这个活动才有意义, 才能延续下去, 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位专家说,评课的目的是一改,二促,三提。具体地说,一改,改进教学实践;

良好教风,从评课做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106 KB
  • 时间20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