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宋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宋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宋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解释
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
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花被轻烟覆盖,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单独登上高楼,看路消逝在天际。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惦念的人在哪里呢?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仆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仆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地,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覆盖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好像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悄悄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颜色(象喻品行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仆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仆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早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肯定存联系,但布满哀愁、对节候特殊敏感的仆人公眼中,那燕子好像是由于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特别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剧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好像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仆人公离恨的煎

宋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夜紫儿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6-25
最近更新